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黑頭慌琉璃蟻

綜合描述

職蟻階級為單態型。體色黑色或褐色系,體軀雙色,頭部呈褐色,腹部呈淡黃色。 頭型心型。後頭微凹,後頭隆線無明顯隆起。前額葉退化呈片狀傾斜,將觸角窩部份遮住,前額隆線短。頭楯前緣中央凹陷,具頭楯側毛著生。觸角12節,無明顯錘節形成。無單眼,複眼大位於頭蓋中側。大顎呈三角型或亞三角型,大顎前緣齒突少於7個。無大顎基孔。無前伸腹節刺與前伸腹節葉。腹柄節呈管狀柄部長,無瘤部,無腹柄節刺與腹柄節下突起。螺旋骨小,無後腹柄節。第四腹節前骨片不發達。螫針退化,具酸腺孔,酸腺孔呈縫線狀開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宗岐、詹毓邦 資料提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社會昆蟲研究室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上次更新:2020-03-19
其他來源內容

工蟻體型小,體長1.3-1.9mm,觸鬚有12節,由底部朝頂端逐漸變粗。觸鬚第一節較第二節加第三節長,柄節超過枕骨的邊緣。體色可分為兩色,頭部(包括觸角,除了前兩節)與生翅胸為黑褐色。錘腹與腿為不透明的乳白色。錘腹在其表面分為4節,有一個無毛的狹縫狀肛門口。眼大,每個眼睛有9或10個眼面。每個大顎有3個大顎齒與約7個細齒。

黑頭慌蟻的普通名稱為 “ghost ant”,因為體型小、體色淡,行動快速,常會叮咬人們或寵物,與人類的皮膚接觸,偶爾會留下輕微的紅斑,是目前台灣家屋中常見的騷擾性螞蟻,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家屋螞蟻。黑頭慌蟻可以傳播如腸桿菌 (Enterobacter cloacae) 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sp.) 的病原菌,顯示在醫院出沒的黑頭慌蟻具有造成院內感染的風險。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

分布

流浪種,世界廣佈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宗岐、詹毓邦 資料提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社會昆蟲研究室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上次更新:2020-03-19

棲地

落葉層造巢、倒木型巢或人為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林宗岐、詹毓邦 資料提供: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社會昆蟲研究室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上次更新:2020-03-19
其他來源內容

黑頭慌蟻是目前台灣家屋中常見的騷擾性螞蟻,也是危害最為嚴重的家屋螞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

播遷

黑頭酸臭蟻透過族群出芽的方式由群集地點往外擴散。蟻后由工蟻陪伴步行至新的築巢地點。黑頭酸臭蟻的擴散也會透過人類的協助,在城市環境中群落會透過多樣的家居用品如:筆記型電腦、盆栽植物、行李、裁剪的花朵、儀器箱的內襯、成堆的衣物等物品輸送來達到擴散。成功擴散的主要條件為物品最後要被運送到適當的炎熱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防治方法:

防治黑頭慌蟻可採行阻隔帶噴灑(barriersprays),防止黑頭慌蟻由住宅的裂縫隔板侵入室內,大多僅能達到短期的防治成效,如芬普尼(fipronil) 持續達八週的防治效果最好,益達胺(imidacloprid)及賽飛寧(cyfluthrin)的有效防治時間分別是四週及二週。利用餌劑防治黑頭慌蟻是有效且持久的,除了不影響生態系,且不會因殺蟲劑的選汰壓力造成螞蟻的抗藥性。覓食的螞蟻可以很快的發現並攜回混合誘引物質和殺蟲劑的餌劑,藉由交哺行為將餌劑分享同巢的蟻群及蟻后。本研究自市面上採購並配製包括3種劑型(固體、凝膠及液體)及5種有效成分(芬普尼、愛美松、益達胺、硼酸、硼砂)的螞蟻餌劑,連續五週進行對黑頭慌蟻族群的防治效果評估。餌劑的劑型是影響黑頭慌蟻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液體餌劑的效果明顯優於凝膠餌劑及固體餌劑。結果顯示液體餌劑試驗組處理後第3週,對黑頭慌蟻的工蟻、蟻后及子代均達 100%的防治效果。凝膠餌劑試驗組對黑頭慌蟻的工蟻、蟻后及子代的最佳防治率分別為 95.4%、74.7%及100%。固體餌劑試驗組對黑頭慌蟻的工蟻、蟻后及子代的最佳防治率分別為5.8%、-13.0%及78.1%。因為螞蟻只有幼蟲能取食固體食物,所以固體餌劑對子代的防治效果較工蟻及蟻后佳。一個適合防治黑頭慌蟻的餌劑,應該以能抑制整個族群數量為目標,而不是只有防治在外取食的工蟻。本研究以整個族群評估不同餌劑對黑頭慌蟻的工蟻、蟻后及子代的防治效果,我們認為以硼酸調製具吸引力的液體餌劑進行黑頭慌蟻的防治是經濟可行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入侵後果:人類健康, 其它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疾病傳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

備註

在佛羅里達中部的溫室裡觀察黑頭酸臭蟻的自然侵擾,發現黑頭酸臭蟻會攻擊進行兩種化學藥劑測試評估中的二點葉蟎。隨後使用分離葉盤、溫室數據與整株植株的實驗室試驗中證明黑頭酸臭蟻是二點葉蟎的重要天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林宗歧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Tapinoma melanocephalum (Fabricius, 1793)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