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4齡蛹殼體色淡黃,蠟質分泌物不明顯。羽化縫不達到體緣。腹部分節明顯。背盤具些許小型圓形孔及許多短明顯乳狀突起散布。此小、鈍狀之乳狀突起22個,其突出之端部均具短小、尖槍狀剛毛。胸氣管摺不易辨識,開口封閉於體緣內。
寄主植物: 山龍眼科 (PROTEACEAE) 山龍眼 Helicia formosana 灰木科 (SYMPLOCAEAE) 山羊耳 Symplocos glauca 柿樹科 (EBENACEAE) 軟毛柿 Diospyros erianth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bobuae Takahashi, 1934 上次更新:2016-11-02

分布

臺灣(東澳、水里、梅峰、霧社、水社、奮起湖、出雲山、南仁山、知本溫泉、林場、紅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bobuae Takahashi, 1934 上次更新:2016-11-02

鑑別型特徵敘述

第4齡蛹殼體色淡黃,蠟質分泌物不明顯。羽化縫不達到體緣。腹部分節明顯。背盤具些許小型圓形孔及許多短明顯乳狀突起散布。此小、鈍狀之乳狀突起22個,其突出之端部均具短小、尖槍狀剛毛。胸氣管摺不易辨識,開口封閉於體緣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bobuae Takahashi, 1934 上次更新:2016-11-02

備註

本種為臺灣特有種。臺灣地區從平地到中高海拔均有採集記錄,分布範圍普遍。著生於葉背,密度不高,不具經濟重要性。不與螞蟻共生。與楠瘤粉蝨(Tuberaleyrodus machili)之區別在於第4齡蛹殼背盤乳狀突起之分布位置與相對較小型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Tuberaleyrodes bobuae Takahashi, 1934 上次更新: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