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4齡蛹殼體淡黃,沿著體緣具白色分泌物。微橢圓。頭胸區具1對複孔。腹部5對,第1對遠比其餘4對小,每個孔具有細長刺。管狀孔具3明顯、細長、突出之齒。孔蓋寬為長之2倍,舌狀突起大,遠超出管狀孔之後緣,基部具2對長剛毛。
寄主植物: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 樟科 (LAURACEAE) 山肉桂 Cinnamomum insulari-montanum 大葉楠 Machilus kusanoi 香楠 Machilus zuihoensis 香葉樹 Lindera communis 黃肉楠 Litsea hypophaea 臺灣雅楠 Litsea travancorica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dicus machili Takahashi, 1931 上次更新:2016-11-02

分布

臺灣(烏來、新店、觀音山、陽明山、圓山、巴陵、龜山、北山坑、金洋、埔里、蓮華池、廬山溫泉、霧社、萬峰、霧峰、中埔、阿里山、山地門、社頂、南仁山、龜子角、墾丁公園、太平山、紅葉、知本溫泉)、印度、香港。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dicus machili Takahashi, 1931 上次更新:2016-11-02

鑑別型特徵敘述

第4齡蛹殼體淡黃,沿著體緣具白色分泌物。微橢圓。頭胸區具1對複孔。腹部5對,第1對遠比其餘4對小,每個孔具有細長刺。管狀孔具3明顯、細長、突出之齒。孔蓋寬為長之2倍,舌狀突起大,遠超出管狀孔之後緣,基部具2對長剛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dicus machili Takahashi, 1931 上次更新:2016-11-02

備註

本種為東方區的種類。臺灣地區從平地到高山普遍分布,其對於樟科(Lauraceae)有專一性。密度不高,著生於葉背面,不具經濟重要性。蠟質分泌物酷似微細之玻璃纖維,帶有藍色、虹彩光澤,與斑點孔粉蝨(Dialeuropora decempuncta)之蠟質分泌物相似。外部形態隨著寄主植物有變異,與Aleurodicus antidesmae Corbett相似,但其具6對複孔,橫羽化縫不達到體緣可資區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柯俊成 資料提供:柯俊成 來源學名:Aleurodicus machili Takahashi, 1931 上次更新:2016-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