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種小名ornithocephala的意思是bird head,來自這種癭蚋引發的蟲癭形狀。又名天鵝狀(楊等人,2000);鳥型 bird (董,2006);swan-shaped gall (Tokuda et al., 2008)。
多為一年一世代。癭蚋成蟲於春天羽化,交配後雌蟲於寄主植物嫩葉上產卵,卵孵化後一齡幼蟲進入葉片中滯育度夏,在夏末秋初停止滯育並開始造癭,蟲癭在冬季成熟,三齡幼蟲在蟲癭內度冬,隔年春天在蟲癭內化蛹。蟲癭常群聚生長於葉片下表皮處,蟲癭形狀類似鳥類頭部,蟲癭內部僅有一個蟲室,蟲室內有一隻幼蟲,蟲室位於蟲癭中央,羽化孔位於鳥喙基部,蟲室內可見明顯白色菌絲。成熟蟲癭紅褐色,表面披覆一層白粉,長度約6.87~14.27mm,寬度約2.35~4.31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潘亮瑜、江東權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昆蟲系統分類與演化研究室 來源學名:鳥頭喜樟癭蚋 上次更新:2014-12-24

分布

台灣[新北市(野柳、二格山步道)、台北市(木柵貓空、陽明山國家公園)、宜蘭縣(福山植物園、松蘿湖、大同鄉北橫近宜蘭處)、桃園縣(宜53號太平山公路)、新竹縣(寶山水庫)、苗栗縣(三義鄉、西湖村)、台中市(大坑5-1步道、大雪山林道、四角林林場、東卯山步道、桐林)、南投縣(仁愛鄉、梅峰、高峰巷、慈峰產業道路、瑞岩溪、翠峰、奧萬大、雲海保線所、惠蓀林場、鳳凰山、蓮華池)、彰化縣(隴頂古道、出水巷)、雲林縣(149甲號縣道、149乙號縣道)、嘉義縣(阿里山青年活動中心、石夢谷)、屏東縣(力里山、大漢林道、浸水營、屏199號縣道、欖仁溪)、台東縣(蘭嶼、綠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潘亮瑜、江東權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昆蟲系統分類與演化研究室 來源學名:鳥頭喜樟癭蚋 上次更新:2014-12-24

棲地

寄主為紅楠(Machilus thunbergii Sieb. & Zucc., 1847)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潘亮瑜、江東權 資料提供: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昆蟲系統分類與演化研究室 來源學名:鳥頭喜樟癭蚋 上次更新:201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