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雄蟲體長4.7~4.9公釐;觸角黑色,呈微鋸齒狀;前胸背板外緣黑色,其餘部分紅色,有些個體背板中央具有黑色縱紋;前翅細長、黑色;足黑色;腹部末端具微小的點狀發光器。雌蟲體型略較雄蟲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Lucidina glaber (Kleine, 1950) 上次更新:2016-12-06
其他來源內容
體長4.8mm,體型瘦長,前胸背板紅色,周邊黑褐色,小楯板黑色,觸角細長,各節間具灰白色環紋,翅鞘黑色不具光澤,各腳黑色。本種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於4-6月間出現,棲息低矮的草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嘎嘎昆蟲網 資料提供:嘎嘎昆蟲網 來源學名:Lucidina glaber (Kleine, 1950) 上次更新:2016-12-06

分布

臺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Lucidina glaber (Kleine, 1950) 上次更新:2016-12-06

棲地

分佈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北部山區,發生期3~5月。本種為拒繳螢屬中最小的種類,由於體型較小、細長,容易誤判為菊虎或紅螢等其他菊虎總科的昆蟲。成蟲主要為白天飛出活躍於森林附近,夜晚仍可發出微弱螢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何健鎔、方華德 資料提供: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 來源學名:Lucidina glaber (Kleine, 1950) 上次更新: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