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卵:呈鈍橢圓形。其上附有灰白色鱗屑,在葉面上一至六粒排成一列。 幼蟲:乳色,長約8mm,扁平呈紡綞形。腳六隻短小,腹部兩側有肉質突起,末端有鋏狀突起。

蛹:淡黃褐色,頭部,頂端有一突起,觸角也向前突起而成三個突起,腹部末端也有鋏狀突起。幼蟲脫的皮常附在其上而呈灰色。

成蟲:為狹長而扁平之甲蟲。體長8-12mm,寬約3mm。頭部小、灰黑色。胸部及翅鞘基部為棕色,翅鞘其他部份黑色有光澤。有點刻八列。六足粗褐色。 身體極度扁平且細長,表面除了點刻之外,無刺且光滑;複眼之間有一個像前的突起,前胸端部輕微向外及向前擴展。頭部複眼以下暗褐色,其餘黑色,中、後胸及腹部黑色。前胸背板黃褐色,但前緣中央有一黑斑,小盾片黃褐色,翅鞘除基緣黃褐色,其餘黑色;腳黑色,但腿節黃褐色。

本蟲幼蟲及成蟲均食害未完全展開之頂端扁摺狀新葉上、下表皮及葉肉,被食害部分變褐色,其後逐漸乾枯,使整片葉的光合作用無法進行,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勢及產量,甚而枯死。被害部位且易造成病原菌的侵入而加速葉片的腐爛,幼蟲及成蟲因具強烈的趨觸性,所以極少在展開的葉片上停留。成蟲有假死性,如用手觸碰時,馬上掉落地上但很快逃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身體極度扁平且細長,表面除了點刻以外,無刺且光滑;複眼之間有一個向前的突起,前胸端部輕微向外及向前擴展。頭部複眼以下暗褐色,其餘黑色,中、後胸及腹部黑色,前胸背板黃褐色,但前緣中央有一黑斑,小盾片黃褐色,翅鞘除基緣黃褐色,其餘黑色;腳黑色,但腿節黃褐色。體長:8.0-10.0 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奇峰 資料提供:李奇峰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6-11-02
紅胸長金花蟲 (金花蟲科)體長8-10mm,體型狹長扁平,胸部橙紅色略為方形,翅鞘黑色具縱向的顆點排列具光澤,幼蟲乳白色,扁平紡錘形,末端有鋏狀突起。本屬一種,本種又稱扁金花蟲、紅胸長扁鐵甲蟲,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成蟲常於多種椰子樹、檳榔、岩海棗-----等植物附近區域活動,幼蟲則於寄主植物之新葉處覓食 。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嘎嘎昆蟲網 資料提供:嘎嘎昆蟲網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6-11-02

分布

日本(琉球群島)、台灣、印尼、新幾內亞、萬那杜共和國、新喀里多尼亞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奇峰 資料提供:李奇峰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6-11-02

棲地

於1975年7月首次於屏東佳冬鄉採集到此蟲,後來蔓延到台中以南及花蓮、台東等椰子生長區。

1983年自關島大學農業試驗場大量引進紅胸葉蟲釉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至台灣進行野放。寄生蜂大量野放後,可可椰子恢復生機,於是椰子水的價格恢復了供需平衡,到目前為止,紅胸葉蟲與寄生蜂之間維持了良好的生態平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
其他來源內容
成蟲及幼蟲均以多種棕櫚科植物的嫩葉表面組織為食,多群集於葉心的細縫間,成蟲主要發生於夏季。雌蟲產卵於葉片表面,卵均獨立,呈棕色扁橢圓形。幼蟲於葉片表面活動,老熟幼蟲於葉片縫間化蛹。卵期3~4天。齡期: 一齡4~5天;二齡4~7天;三齡5~8天;四齡5~8天;五齡12~20天。蛹期約3-5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李奇峰 資料提供:李奇峰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6-11-02

擴散機制(人為影響)

主要透過寄主植物苗木的移動而擴散,此蟲飛行距離不長,其自然擴散非常緩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

管理

化學防治: 1. 50%安丹可濕性粉劑(Propoxur)(1000倍稀釋),每二個月施藥一次,以高壓動力噴霧機噴注於心葉處,已展開葉片不必噴施。應加展著劑以增強藥效。其它椰子扁金花蟲,亦可用同一方法防除。魚塭周圍避免使用。採收前10天停止施藥。 2. 40.8%陶斯松乳劑(Chlorpyrifos) (1000倍稀釋),每二個月施藥一次,以高壓動力噴霧機噴注於心葉處,已展開葉片不必噴施。採收前5天停止施藥。 生物防治:該蟲已記錄之天敵有毛小蜂科之Haeckeliania brontispae, Trichogrammatoidea nana,跳小蜂科之Ooencyrtus sp. 以及釉小蜂科之紅胸葉蟲釉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 Fer.),紅胸葉蟲釉小蜂在索羅門、美屬薩摩亞、法屬波里尼西亞、關島、馬來亞、爪哇、塞班、西里伯等島嶼均被利用防治Brontispa屬之可可椰子葉蟲,且於部分地區獲得良好之防治效果[9-13]。1983年農試所自關島引進該蜂後,除少數環境惡劣地區外,獲得非常良好的成效,紅胸葉蟲密度由每株91-224隻劇降至5-10隻之間,且寄生蜂可自行繁殖,為最經濟、安全、有效的防治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

風險

入侵後果:農業, 經濟

入侵性:具入侵性

入侵機制:草食作用, 寄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

引進途徑

引進媒介:寄主植物

引進時間:1975

引進方式:無心的引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李奇峰 資料提供:台灣外來入侵種資料庫 來源學名:Brontispa longissima (Grestro, 1885) 上次更新:201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