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1.3~1.4公分,雄蟲的觸角及體型皆較雌蟲長,頭部及觸角為黑色,前胸、小楯片及各足為黃褐色,翅鞘則為深灰色,翅鞘表面具有縱向排列整齊的點刻,觸角長度有超過翅鞘末端。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4~6月份,日行性,食葉性,白天時會在樟樹等肉桂屬植物的葉片上活動並取食,有時可以見到在林緣處飛行的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
其他來源內容
樟灰蘋果天牛 (天牛科) 體長12-14mm,頭部黑色,前胸背板橙黃色略呈筒狀,小盾板橙黃色,翅鞘黑色,腹面及各腳黃色。本屬16種,本種體型較狹長,休息時觸角呈直線不彎曲,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成蟲與幼蟲寄主於樟科的植物,為少數不畏懼樟樹刺激味的天牛,台灣特有種,常見白天出現於肉桂等植物葉面活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嘎嘎昆蟲網 資料提供:嘎嘎昆蟲網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4-12-10

分布

僅分布於台灣,廣泛出現於全島山區,如桃園縣四稜、南投縣關刀山、松崗、嘉義縣阿里山及屏東縣大漢山等地區皆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

鑑別型特徵敘述

頭部及觸角為黑色,前胸及小楯片為黃褐色,翅鞘為深灰色且表面具有縱向排列整齊的點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

棲地

棲息在海拔1000~20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

保育狀態

台灣特有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

備註

同種異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melli、Oberea griseopennis、Oberea griseopennis basimaculata、Oberea griseopennis ichangensis、Oberea tienmuana。中文俗名:短頸蘋果天牛、樟灰蘋果天牛。模式產地:Fainan。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Oberea binotaticollis Pic, 1915 上次更新:201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