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顆領藍天牛
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顆領藍天牛
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顆領藍天牛

綜合描述

體長約2.7公分,體色為帶有金屬光澤的綠色,身體表面有如絨布般的質感,本種的前胸表面及側緣具有瘤狀突起,而且還具有極細的橫向皺摺,翅鞘中央有1道縱稜,而前、中足脛節端部內側具有褐色的短毛。
成蟲活動季節約在6~7月份,喜歡於晴天時在天空中飛翔,數量不多,應該有訪花的習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上次更新:2013-10-23

分布

台灣、中國、寮國、阿薩姆;在台灣分布於低山地區,如新北市坪林、桃園縣榮華及南投縣日月潭等地皆有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上次更新:2013-10-23

鑑別型特徵敘述

翅鞘中央具有1道縱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上次更新:2013-10-23

棲地

棲息在海拔500~1000公尺左右的闊葉林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上次更新:2013-10-23

備註

同種異名:Callichroma gibbicolle、Chelidonium gibbicolle、Chelidonium gibbicolle rubrofemoralis、Chelidonium gibbicolle subgibbicolle。中文俗名:顆領藍天牛、雙條大青天牛。模式產地:N. China(中國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生命大百科 資料提供:臺灣生命大百科 來源學名:Aphrodisium gibbicolle (White, 1853) 上次更新: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