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rnis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Horornis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小鶯(台灣亞種)
Horornis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小鶯(台灣亞種)
Horornis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小鶯(台灣亞種)
小鶯(台灣亞種)
台灣小鶯,強腳樹鶯,臺灣小鶯,小鶯
臺灣特有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自頭頂至尾上覆羽為一致的橄欖褐色,尾羽暗褐色,羽緣為稍亮的赤褐色。眼先及眼後暗褐色,形成不明顯的過眼線,眉斑為模糊的黃褐色。雙翼暗褐色,羽緣為稍亮赤褐色,腹面淡黃褐色,喉及腹部中央為稍淡灰黃色。喙暗褐色,下喙淡色。跗蹠及趾淡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南亞的巴基斯坦北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區、華南、中南半島北部及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海拔 300 至 2,500m 之間的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與印尼的 C. vulcania (Sunda Bushwarbler)合為一超種。其下共分為 4 個亞種,台灣產的 C. f. robustipes 為一特有亞種。因分布區域的隔離,曾被認為是獨立種,學名為 C.robustepes,其中並包括 C. acanthizoidea (Baker1997)。而比對英國自然史博物館標本,台灣亞種比產於相鄰的華南亞種 C. f. davidiana 嘴峰明顯較長且尾長較短,建議將台灣的亞種 C. f.robustipes 提升為獨立種 (Collar 2004)。各亞種分布條列如下:C. f. robustipes 僅分布於台灣,為特有亞種。C. f. fortipes 分布於尼泊爾東部、不丹、西藏東南部、印度東北部及緬甸。C. f. davidiana 分布於華南、寮國和越南北部。C. f. pallida 分布於喜馬拉雅山區的喀什米爾以及尼泊爾西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向陽的森林邊緣以及乾燥地區的草叢中,其棲地偏好開闊的山坡,又有濃密的高草或灌叢可供躲藏的環境,甚少進入闊葉森林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強腳樹鶯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非繁殖期會往更高或更低的山區移動,冬季時有較明顯的垂直降遷行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葉叢中的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經常躲在密叢中,不輕易露面,但喜好鳴唱,繁殖期間在適當的環境隨時可聽見婉轉的歌聲。好鳴唱,經常躲在草叢中唱出清晰圓潤的歌聲,類似以哨音吹出的「你⋯回去」、「我⋯不回去」的旋律,前段尾音高揚,後段尾音婉轉,極易辨認。冬季則為單調的「嘖嘖、嘖嘖、、、」,兩音節的叫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繁殖期在 4 至 7 月間。巢築於離地約1m 高的芒草叢,以草葉及芒草花穗編成圓柱形的巢,內墊以細軟的纖維和羽毛。巢大小為高 150mm、寬 100mm、巢口直徑 50mm、深50mm。每窩產卵約3枚,呈淡洋紅色,鈍端有一圈較深的顏色,大小平均為 18 × 13mm。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強腳樹鶯在其適宜的棲地環境裡,雖然不易親眼目睹,但就其繁殖期的鳴聲判斷,族群數量仍相當穩定。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目前尚無族群生存的威脅或隱憂。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Cettia 是為紀念義大利自然學者的法文名字 Francesco Cetti (1726-1778) 而來。種名fortipes 來自拉丁文,forti 是「強壯的」的意思,pes 是「腳」的意思,意即本種有著健壯的腳。亞種名 robustipes 來自拉丁文,robustus是「強壯的」的意思,pes 是拉丁文「腳」的意思。與種名意思相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fortipes robustipes Swinhoe, 1866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