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ornis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Horornis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日本樹鶯(日本亞種)
Horornis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日本樹鶯(日本亞種)
Horornis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日本樹鶯(日本亞種)
Horornis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 Schlegel, 1847) 日本樹鶯(日本亞種)

綜合描述

雌雄鳥體色相近,而雌鳥體型稍小。上額、頭上褐色而略帶淡紅色,體背面的肩羽、背、腰、尾上覆羽為紅褐色。尾羽紅褐色,外緣羽色較濃。眉斑乳白色,兩翼紅褐色,飛羽外緣及覆羽羽緣為帶鏽紅的欖褐色,飛羽內緣灰白色,小覆羽橄欖褐色。頰、腮及喉褐白色,胸、腹污白色,脇及尾下覆羽與體背同色。喙暗褐色,下喙基部淡褐色。跗蹠及趾淡黃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北部、庫頁島、中國東北、朝鮮半島、華中、華東及整個日本自北海道至琉球群島,度冬區在中國東南、中南半島及台灣,日本境內有留鳥族群。台灣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的亞種分化, 各分類學者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包括分為 8 個亞種的 Bake r(1997),分為 6 個亞種的 Clements (2007),主要分別在於 C. d. seebohmi (Philippine Bush-Warbler) 及 C. d. canturians (ManchurianBush-Warbler) 兩個族群,被視為亞種或獨立種;Baker (1997) 將兩者皆視為亞種,而 Clements (2007) 將兩者皆視為獨立種,但 Dickinson (2003) 則視 C. seebohmi 為獨立種,C. d. canturians 為亞種,此觀點源自Delacour (1942-43),但 Deignan (1963) 及Sibley & Monroe (1990) 認為 canturians 應自diphone 分出為獨立種,因而有 6、7、8 等不同亞種數的看法。Clements (2011)已將C.d.canturians 提升為獨立種 Cettia canturians(Manchurian Bush-Warbler)。出現在台灣的亞種,較為常見的有 C. d.borealis 及 C. d. canturians 兩個亞種,borealis是各亞種中體型最大的,canturians 則略小且是體背最棕紅色的亞種 (有人稱為滿洲樹鶯);此二亞種之外,鄭作新 (1987 及 2002) 稱 C. d.cantans 亞種為在台灣度冬的台灣亞種,而根據野柳的繫放資料,亦顯示本亞種在台灣出現,另據顏重威 (1984) 稱 C. d. cantans 亞種在台灣有一標本紀錄 (本亞種分布於日本中南部,中國江蘇亦曾有紀錄)。另一 C. d. sakhalinensis亞種被Kuntz 及田澤民在美國國立博物館的台灣標本中發現,本亞種在 Clements (2007) 的世界鳥類名錄中,依 Wetson (1980) 意見稱為 C.d. viridis,合計台灣有4個短翅樹鶯的亞種出現紀錄。各亞種分布條列如下:C. d. borealis 繁殖於山東、中國東北至朝鮮半島,度冬區域在華南、東南亞以及台灣。C. d. canturians 繁殖於華中、華東,度冬區在華南、東南亞及台灣。C. d. sakhalinensis 繁殖於庫頁島中南部、千島群島南部,至中國東南度冬。C. d. cantans 分布於日本中南部。C. d. riukiuensis、C. d. restricta、C. d. diphone分布於琉球群島以及日本東南方諸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海拔約 1,200m 以下山區至平地各處的郊野、庭院、荒地或路旁的樹叢低層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短翅樹鶯在台灣為不普遍冬候鳥,每年 10月至翌年 4 月下旬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灌叢間的昆蟲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性隱密,常單獨活動於與體色相近的草叢枯枝間,沒有聚集成群的現象。度冬期間僅發出粗啞的「嘖嘖、嘖嘖、」兩音節叫聲,二月起至北返前常可聽到類似「Koo-goo-oo-oo-ook ⋯ tulee-tulee」的婉轉旋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短翅樹鶯在繁殖地與度冬地的數量均尚稱普遍。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Cettia 是為了要紀念義大利自然學者的法文名字 Francesco Cetti (1726-1778) 而來。種名 diphone,di 是希臘文「雙重的」的意思,phone 是希臘文「聲音」的意思,意指本種樹鶯擁有著名的特殊歌聲。亞種名 borealis 是拉丁文「北方的」的意思,指其繁殖地在北方;canturians 是拉丁文「吱喳鳴聲的」的意思,形容本亞種的鳴聲;cantans 是拉丁文「鳥囀的、歌唱的」的意思,指本亞種有優美特殊的歌聲;sakhalinensis 是指其繁殖地「庫頁島的」的意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ettia diphone cantans (Temminck et Schlegel) , 1847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