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鳥體色不同。雄鳥整體頭部至上腰全為黑色,頸側有一明顯白斑,翼的內側大覆羽白色,形成肩上的白色斑塊。下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羽黑色。胸部栗棕色,向下漸淡,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非繁殖期體色似雌鳥,全體色調較濃,頭部較黑,無眉斑。雌鳥頭頂黑褐色,具黑色細紋,有眉紋。背黑褐色,各羽具黃褐色寬緣,肩上白斑比雄鳥略小。尾上覆羽淡棕色,尾羽黑色,飛羽黑褐色,有棕色羽緣。頭側、頦及喉淡黃褐色,羽基黑色,胸腹淡黃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廣泛,西起北歐至南非,東自西伯利亞至東南亞一帶的整個舊大陸地區。台灣出現於平原地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布於整個舊大陸,亞種分化眾多,有 23 個亞種 (Dickinson 2003) 或 25 個亞種(鄭作新等 1995),而 Clements (2007) 則將分布於非洲的17個亞種獨立出為 African Stonechat(學名用 S. torquatus),而本種僅列出6個亞種(學名用 S. maurus)。各亞種間除繁殖區外,體態差異不大,如喙部較細長或較粗寬、肩部白斑的大小及腹面棕色的濃淡等。分布於台灣的亞種 S. t. stejnegeri 是各亞種中體型較小且腹面棕色較淺淡者,也是分布最東邊者,繁殖於東西伯利亞、蒙古東部至中國東北、朝鮮半島、日本;度冬區在華南及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一般沿大陸遷移,渡海至島嶼者數量較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喜棲息於平原地區的開闊環境如農耕地、次生灌叢或林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黑喉鴝在台灣為不普遍過境鳥及冬候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覓食時由停棲處俯衝至地面捕食昆蟲,亦能在空中飛捕。以昆蟲為主食,兼食少量蚯蚓、蜘蛛及雜草種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一般單獨活動,常停棲於突出的枝梢頂端或電線上,不時扭動或舒展尾羽。度冬期的叫聲為似敲擊石頭的「tsacktsack」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黑喉鴝雖然在台灣的數量不多,但其分布廣泛,數量普遍。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Saxicola 來自拉丁文,saxum 是「岩石」的意思,cola 是「居住」的意思,指本屬鳥種喜好棲息於多岩石的環境。種名 torquatus 來自拉丁文,是「領;項鍊」的意思。其種名Dickinson (2003) 名錄用陽性字尾 torquatus,亦有其他作者用 torquata 的陰性字尾。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axicola torquatus stejnegeri (Parrot, 190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