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小剪尾
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小剪尾
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小剪尾
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小剪尾
小剪尾
小燕尾
臺灣特有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額、頭頂前部、背的中部和尾上覆羽白色,背面的其餘部分為深黑色。兩翼黑褐色,大覆羽先端和飛羽基部白色,形成一道寬闊的白色翼斑,內側飛羽的外緣白色。中央尾羽黑色,而基部白色,外側尾羽的白色逐漸擴大,至最外側尾羽幾乎為純白色而僅具黑端。頦、喉和上胸黑色。腹面其餘部分白色。兩脇略帶黑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白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天山西部、帕米爾、阿爾泰至喜馬拉雅山區、華中、華南、阿薩姆、緬甸西部、越南西北部和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海拔 600 至 2,400m 的山澗溪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Hartert (1910) 認為台灣小燕尾的翼比較長、頭頂白斑也較大,認為是另一亞種,命名為 E. s. fortis。而 Vaurie (1955) 查看台灣與中國的標本,兩者翼長多相重疊,頭頂白斑的大小相差亦不顯著,因此認為 Hartert 的 E. s. fortis不能確立,小燕尾只可當作一單型種,此問題應查對更多資料再做比對。鄭作新 (1987) 及Clements (2007) 因其分布區域的隔離,將小燕尾分為 E. s. fortis 及 E. s. scouleri 兩亞種,E. s.fortis 僅分布台灣,為特有亞種。而 Dickinson(2003) 則認為小燕尾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於水流清澈湍急且稍成峽谷地形的溪流上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小燕尾在台灣為稀有的留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多行走於淺水區域或長滿青苔的潮濕岩石上覓食,以溪流環境的昆蟲等無脊椎動物為主。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行進間尾羽快速張合擺動。受驚嚇時常低空疾飛,迅速隱入附近樹叢。生活於溪澗、急流水聲不斷之處,飛行時常發出高頻的尖銳「吱—、吱—」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繁殖期約在6至7月間。巢築於溪邊岩石縫隙,巢呈碗狀以苔蘚和草根等材料編織而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小燕尾的棲地、食性與較強勢的鉛色水鴝多所重疊,常見受其驅趕,競爭上屬於弱勢者,加上對環境的要求高,喜歡生活在乾淨的上游水域或山澗溪流的源頭處,是良好的環境指標鳥,但人為因素造成的污染與破壞,以及大量引用溪水作為經濟作物的灌溉之用,更使小燕尾的生存備受壓力。本種棲息的許多森林棲地位於國家公園或保護區。近年小燕尾的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估計族群數量約500至1,000隻左右,建議提升其保育等級,並加強對其棲息地的維護與監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小燕尾在台灣列名於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鳥種名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Enicurus 來自希臘文,henikos 是「奇特的」的意思,oura 是「尾巴」的意思,是指燕尾屬大多有長而分叉的尾羽。種名 scouleri 是為紀念蘇格蘭動物學者 John Scouler (1804 ~1871)而來。亞種名 fortis 為拉丁文中「強壯的」之意。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Enicurus scouleri fort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