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Ogilvie-Grant, 1895)

綜合描述

periophthalmica 亞種的雌雄鳥都有小型羽冠,雄鳥身體背面及胸腹部是閃亮的藍黑色,腹部下方白色,尾下覆羽棕黑色,翼與尾黑色,喙、眼圈鈷藍色,跗蹠黑色至灰藍色,繁殖季兩根中央尾羽極長似飄帶。雌鳥頭、頸、喉部、胸部閃亮黑色,身體背面其它部位紅棕色,兩翼黑褐色帶紅,尾暗褐色,沒有長尾羽。喉部至胸部顏色逐漸變淺,胸部下方污灰色,腹部白色,體側棕褐色,尾下覆羽污白色,喙、眼圈及跗蹠藍色的亮度較雄鳥低。另外在蘭嶼也曾見到中央尾羽不長的雄鳥,以及外形像雌鳥的雄鳥進行繁殖,有些短尾的雄鳥及雌鳥的跗蹠顏色較淺,詳細情形還需要進一步瞭解。亞種 atrocaudata 外形與蘭嶼的亞種 periophthalmica 相近,但是雄鳥背部為紫褐色,雌鳥背部栗褐色,較蘭嶼亞種更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atrocaudata 亞種在日本及南、北韓繁殖,在東南亞過冬,春秋遷移季節有部分個體會經過台灣、金門及馬祖。periophthalmica 亞種在蘭嶼、及菲律賓北方諸島繁殖,尚不知其過冬地點。台灣分布於離島蘭嶼,本島僅於春秋兩季偶見於海邊的防風林。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3個亞種,條列如下:T. a. atrocaudata 在日本及南、北韓繁殖,在東南亞過冬,每年春秋遷移季節有部分個體會經過台灣、金門及馬祖。T. a. illex 分布於琉球。T. a. periophthalmica 在蘭嶼及菲律賓的巴丹島繁殖,在呂宋島中部和 Mindoro 島度冬。蘭嶼的族群僅有少數全年在蘭嶼活動,多僅在繁殖季節出現,應主要是夏候鳥,但是尚不知其過冬地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periophthalmica 亞種在蘭嶼島上成對生存於樹林中,會在樹冠層及中層灌木間覓食。atrocaudata 亞種多於春秋兩季出現在海邊的防風林或淺山,尤其以野柳、曾文溪口等地最常見,但似乎也有部分在市區出現的紀錄,包括台北市植物園、台南市成功大學校園等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蘭嶼的 periophthalmica 亞種族群應主要是夏候鳥,在蘭嶼繁殖之後,秋天多會遷移到它處度冬,僅少數是留鳥,會留在蘭嶼度冬。過去的文獻將蘭嶼島上的族群認為是留鳥,可能因為全年可見,又不清楚其季節性數量的變化,而將之認定為留鳥。台灣島上出現的 atrocaudata 亞種族群,是不普遍的春秋過境鳥,應屬於在日本和朝鮮半島繁殖後到南方過冬或由南方北返繁殖的族群。過境期的觀察紀錄不少,但可惜過去賞鳥者多不曾註明所見是本種的日本亞種,或者是亞洲壽帶,以致無法作為判斷的依據。期待未來的觀察紀錄可以更加明確,以供進一步分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通常是在林間空隙中飛撲昆蟲,但並不會回到原來的棲枝,也不曾看過本種覓啄枝葉間的昆蟲,僅有一次見到成鳥在蜘蛛網前定點飛行,啄食網上沾黏的昆蟲。以昆蟲為主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periophthalmica 亞種的叫聲為下降的四聲,與黑枕王鶲的音質類似,歌聲是圓潤婉轉的哨音。atrocaudata 亞種的鳴叫聲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periophthalmica 亞種成對在蘭嶼島上繁殖,繁殖季是4至7月。巢呈杯形,築在樹冠層下層或樹林中層的橫枝或樹枝分叉處,巢材為細枝及苔蘚等。每巢3枚卵。atrocaudata 亞種不在台灣繁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紫壽帶在全球的分布有限,某些地區的數量已因棲地破壞而大為減少,過冬棲地也大幅減少,蘭嶼島上的紫壽帶族群數量不高,每年過境期都有分散在台灣各地的觀察紀錄,但過境台灣的族群數量並不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1991年9月耐德大颱風導致蘭嶼森林樹冠層嚴重的破壞,其後在蘭嶼繁殖的數量明顯減少,至今似乎尚未恢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紫壽帶在台灣列名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的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亞洲鳥類紅皮書列為「近危」的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terpsi 在希臘文中是令人喜悅的意思,phone 指聲音,表示本屬鳥類的鳴唱聲讓人喜悅,不過命名者應該只是期待如此美麗的鳥也有美麗的聲音,因為實際上壽帶鳥的聲音並不婉轉好聽。atro 在拉丁文中指黑色,caudata 指尾部。peri 表示周圍,ophthalmica 指眼睛,合併的意思應是突顯本種眼圈的特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劉小如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Terpsiphone atrocaudata periophthalmica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