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e (Hartert, 1910)

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e (Hartert, 1910) 東方毛腳燕(台灣亞種)
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e (Hartert, 1910) 東方毛腳燕(台灣亞種)
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e (Hartert, 1910) 東方毛腳燕(台灣亞種)
東方毛腳燕(台灣亞種)
東方毛腳燕,岩燕,煙腹毛腳燕,毛腳燕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頭至背部為黑色,有金屬光澤,腰及尾上覆羽白色,雙翼及尾羽黑色,尾羽略有分叉。腮黑色,腹面為一致的灰白色。喙黑色,腳和趾被白色羽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西伯利亞南部、日本、喜馬拉雅山區、華南及台灣,北方族群冬季遷移至東南亞一帶度冬。台灣分布於全島的中、高海拔山區,冬季會降遷至較低海拔地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與歐洲產的毛腳燕 (D. urbica) 羽色及形態極為相似,過去曾被視為同一種,族群分布範圍在喜馬拉雅西部地區互相重疊,然而就其巢形、生殖行為及食性均略有不同,兩者並無雜交現象,因此被認為是兩個獨立的種(Dyrnev et al. 1983)。本種依其繁殖地區、體色深淺及體型大小,共分為3個亞種,台灣產的 D. d. nigrimentalis是3個亞種中體型最小者,腹部偏灰色的指名亞種 D. d. dasypus 在台灣有過境的族群,各亞種的分布條列如下:D. d. nigrimentalis 分布於中國東南的福建、廣西等省以及台灣。D. d. dasypus 繁殖於西伯利亞至日本。冬天遷移至馬來半島、大巽他群島、菲律賓等地。D. d. cashmiriensis 分布於喜馬拉雅 (阿富汗東南部至印度以及中國西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常於中、高海拔山谷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東方毛腳燕在台灣為不普遍的留鳥,冬季會有垂直降遷的現象。分布於中國東南部的族群,有部分遷移現象,路徑不明,在香港為不普遍的候鳥,指名亞種在台灣有過境族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飛行中的小型昆蟲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不斷的盤旋飛翔,捕食飛蟲,尤其在雲霧天及下雨前常可見大量聚集,群飛脊稜與山谷上空,飛行路徑不規則,且速度甚快,通常伴隨著粗啞的喉音。乾澀的摩擦音 prreet、prreet,驚叫聲為高音的 seerr 或 jeet。鳴唱聲為輕柔的啾叫,音高與叫聲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繁殖期為4至7月,築巢於峭壁及突出之石壁下方,或在山區隧道內,數十對集體於同一環境築巢繁殖。巢以小泥丸混以羽毛堆砌而成,外形呈半球狀,頂端為出入開口。巢壁也常混以乾草枝、莖,內墊以鬚根、羽毛等。巢外徑170mm、內徑85mm、高67mm、深49mm。築巢、孵卵及餵雛都由親鳥共同負擔。幼鳥離巢後數天內仍會回巢休息。常有一季繁殖兩窩的情形。平均產卵數3至4枚。卵大小約為20×14 mm (吳森雄1989),卵白色無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東方毛腳燕的繁殖區域侷限於山區岩壁陡峭的谷地,通常交通不便,不容易到達。棲息環境與種群數量尚稱穩定。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族群生存應無立即的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 Delichon 源自希臘文是「燕子」的意思。種名 dasypus 源自希臘文,dasy 是「有毛的」的意思,pus 是「腳」的意思,意指毛腳燕跗蹠和足趾全都長滿羽毛。亞種名nigrimentalis是拉丁文,niger 是「黑色的」的意思,menta是「頦」的意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lichon dasypus nigrimentalis (Hartert, 1910)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