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24cm。全身大致為灰色,但深淺程度各亞種有別,leucogenis 亞種為淺灰色,salangensis 亞種則為暗灰色。頭灰色,眼紅色。leucogenis 亞種的臉頰及眼四周近白色,salangensis 亞種則無明顯白頰。飛羽灰黑色。尾長,末端深叉。腹面灰色較背面淺。喙黑色,喙基部有剛毛。腳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西起中亞的阿富汗、向東經喜馬拉雅地區、印度、斯里蘭卡、緬甸、中南半島、中國、台灣、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北部、爪哇、峇里島、龍目島(Lombok)、巴拉望(Palawan)。台灣主要於過境期記錄於本島南北兩端,包括台北野柳、宜蘭頭城、蘭陽溪口、新竹南寮、台南曾文溪口、屏東穎達農場、社頂公園等。離島僅於澎湖有少數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15個亞種,與台灣地緣關係較接近者條列如下:D. l. leucogenis 分布於中國東部、北部,度冬於東南亞。D. l. salangensis 分布於中國南部,度冬於海南島、東南亞。D. l. hopwoodi 分布於喜馬拉雅東部、中南半島北部、中國西南部。D. l. innexus 分布於海南島。台灣所見者確定有 leucogenis 亞種。而分布於華南的 salangensis 與台灣也有地緣關係,但尚無確定的紀錄。兩亞種間的形態差異敘述於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較開闊的森林或林緣。台灣僅於過境期短暫出現,皆為單獨個體,常停棲於喬木頂端或礁岩高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灰卷尾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於4至5月以及9至10月可見。於分布區域內北部的族群(中南半島中部以北)具遷移性,會向南度冬。南部的族群(中南半島中部以南)則為留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昆蟲為主食,自樹林上層突出的枝頭出擊,掠食飛過附近的昆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清晰嘹亮的「huur-uur-cheluu」或「wee-peet, wee-peet」。另有咪咪聲,也會模仿其它鳥類鳴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灰卷尾在國際上並無特別的保育措施。
灰卷尾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過境各地的時間短暫,並無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未被列入保育類鳥種名錄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dikros 希臘文,意指「分叉的」;ouros希臘文,意指「尾」。leucosphaeus 希臘文,意指「灰色的」。學名全意為「灰色的卷尾」。亞種名 leucogenis 意指「白頰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icrurus leucophaeus leucogenis (Walden, 1870)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