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燕隼(指名亞種)
燕隼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28至34cm。雌雄鳥同型。頭頂、後頸及背部鼠灰色或藍灰色,眼暗褐色,眼圈黃色,蠟膜黃色,眼上方有一短而細的白色眉線,眼下有一道窄長的黑色髯斑,耳後另有一道很短的直斑。頸側、喉及腹面白色,胸腹部密布黑色縱斑。尾羽及尾上覆羽灰色,有多道不明顯的淺色細橫帶。下腹部、尾下覆羽及脛羽栗紅色至褐色。喙藍灰色,尖端黑色。裸腳,腳黃色,爪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廣布於整個歐亞大陸、北非。度冬於東南亞、印度、非洲南部。臺灣為過境鳥,過境期於多處可見,尤其是已知的猛禽遷移路徑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分為2個亞種,包括分布於歐亞大陸北方的 subbuteo 亞種,以及分布於華南至中南半島的 streichi 亞種。兩者與臺灣皆有地緣關係。陳兼善及于名振(1984)則認為臺灣所見的亞種為 streichi;而日本資料顯示 subbuteo 亞種在琉球群島為過境鳥,非常可能飛抵臺灣。臺灣所見究竟為哪一個亞種,或者兩個亞種都有,尚待進一步確認。兩個亞種的形態差異在於 subbuteo 亞種的體型較小,頭頂灰黑色,髯斑為黑色;streichi 亞種的體型較大,頭頂藍灰色,髯斑亦為藍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在繁殖區棲息於多樣化的棲地,大致為有若干樹林的各類曠野。在臺灣過境期間最常出現於低海拔丘陵的上空。停棲時喜歡選擇稜線上視野良好的枯樹枝頭或高壓電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燕隼在臺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大多見於每年秋季9至10月的過境期,少數見於春季3至5月。本種屬於完全遷移性,繁殖於北方,所有族群都會南遷度冬,為長程遷移的猛禽。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鳥類及空中較大型的飛蟲為主食,包括蜻蜓、蝗蟲、甲蟲、蛾、白蟻等,也會獵捕小型鼠類。馮賀林等(1991)在中國吉林省的研究顯示,繁殖期的食物鳥類佔45%、鼠類佔36%、蜻蜓等佔19%。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會發出尖銳連續單音「kya - kya -kya」,但非繁殖期並不鳴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在繁殖地本身並不築巢,使用其它鳥類的舊巢,在中國東北全部使用喜鵲的舊巢(n=7),每窩產2至4枚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燕隼在臺灣為不普遍的過境鳥,出現期間很短,目前無明顯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燕隼在國際上受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包含整個隼形目列入附錄II;國際鳥盟及IUCN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Falco 拉丁文意指「隼」;sub 拉丁文意指「次於」;buteo 拉丁文意指「鵟」。學名全意為「次於鵟的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Falco subbuteo subbuteo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