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藍鯨
藍鯨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瀕危(EN)瀕危(E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藍鯨為大型鬚鯨,廣布於全球各大海域(地中海除外)。藍鯨為地球上現生最巨大的動物。北半球的藍鯨體型大致上小於南半球的藍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藍鯨體長最大可達約27公尺,但在南極海域的藍鯨體長最高可達33公尺,重量可能超過150公噸。雌鯨的體型通常較雄鯨為大。性成熟年齡在5-15歲間,壽命長度不明。以磷蝦(euphausiids)為主食。
藍鯨體型修長且相對流線狀,從上方觀察時,藍鯨吻部 (rostrum)呈現寬闊、平坦狀態。相較於其他鯨種,藍鯨的背鰭在對照全身比例上相對小。藍鯨的體色灰帶有斑駁,從水面看下去呈現淡藍色(因此被稱為"藍“鯨)。 藍鯨以磷蝦(euphausiids)為主食。北大西洋的藍鯨以兩種主要的磷蝦種類(Thysanoessa inermis 和 Meganyctiphanes norvegica)為食。北太平洋的藍鯨則是以北太平洋磷蝦 (Euphausia pacifica) 為食,其次為另一種常見種類 Thysanoessa spinifera。雖然也有藍鯨取食魚類和橈足類(copepods)動物的紀錄,但這些生物應該不是藍鯨的主食。 至今藍鯨的生活史資料仍不全。目前已知藍鯨的妊娠期約10-12個月,育嬰期約6-7個月。冬季為主要的生殖活動季節 (生產和交配)。幼鯨斷奶的時間點可能發生在夏季,在母鯨帶小鯨前往覓食場的途中或覓食場附近。生育間隔大約是兩到三年。性成熟的年齡應該在5-15歲之間。壽命長度不明。據推測一個世代 (generation) 的長度約為31年。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上次更新:2017-07-28

分布

藍鯨生息於全球各大海域,並以海洋盆地為單位,形成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南半球三大族群。 藍鯨在夏季和冬季之間在高緯度的覓食場和低緯度的生殖場進行季節性遷移,然而也有證據顯示有些個體不會遷徙,全年都在某些區域活動。有關藍鯨的分布和移動模式的資訊隨觀測地點而異,藍鯨的洄游路線目前尚不明瞭。一般來說,藍鯨的分布主要受到食餌資源分布影響,磷蝦大量發生的地方通常會有藍鯨的蹤跡。 在西北太平洋,藍鯨的分佈範圍主要從堪察加半島 (Kamchatka) 到日本南部; 在東北太平洋,則是從阿拉斯加灣,加州南部,往南到哥斯大黎加東部。主要出現範圍在阿留申群島和白令海以南。北太平洋的藍鯨可能由「東北太平洋」和「中北太平洋」兩個亞族群所組成。據推測東北太平洋這個族群於冬季棲息於墨西哥和中美洲海域,於夏天移往美國西海岸、阿拉斯加灣和中北太平洋等水域覓食。而中北太平洋這群,則是在夏天在堪察加西南部、阿留申群島南部和阿拉斯加灣一帶覓食,於冬季時遷移到西太平洋 (或中太平洋,包括夏威夷) 內較低緯度的海域避冬。 在北大西洋,藍鯨的分布範圍包括亞熱帶到格陵蘭海一帶。藍鯨在加拿大東部外海水域最為常見,大部分的近期記錄均來自聖勞倫斯灣,發現的時間主要在夏季和秋季這兩段育幼季節,通常在早冬時節藍鯨便會離開該海域。藍鯨罕見於美國東部大陸棚水域罕,但在麻州鱈魚角 (Cape Cod, MA) 時有藍鯨目擊報告。藍鯨鮮少出現在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北大西洋裡可能有兩個不同的藍鯨族群。 目前已知在印度洋北部有一個「定居」的藍鯨族群。亞丁灣 (Gulf of Aden),波斯灣,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兩側,到緬甸和馬六甲海峽等地均有藍鯨目擊紀錄,然而藍鯨在印度洋的遷徙路徑目前未知。 在南半球,兩個亞種 (南極藍鯨 B. m. intermedia 和小藍鯨 B. m. brevicauda)的分佈似乎沒有重疊。 南極藍鯨主要出現在南極幅合帶(Antarctic Convergence)以南、相對高緯度,靠近冰邊緣的地區,而小藍鯨則通常出現在在南極幅合帶以北的區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上次更新:2017-07-28

棲地

藍鯨廣泛分布於全球,從副極地到副熱帶海域都可能有牠們的蹤跡。藍鯨在春季時會向南北極區方向遷徙,於夏季時在高緯度覓食場取食大量發生的浮游生物。雖然過去有在沿海水域目擊藍鯨的紀錄,但據信藍鯨的生活海域應該比其他鬚鯨更偏外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上次更新:2017-07-28

保育狀態

藍鯨在西北太平洋的數量不明。1974-2005年的夏季期間,日本偵察調查隊搜索了北太平洋北緯40度以北海域,總共觀測到183頭藍鯨。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紀錄顯示20世紀以來北太平洋(包括東部和西部)內共捕獲7300頭藍鯨,這個數字並不包括蘇聯艦隊於1960年代私捕的約700頭藍鯨。在20世紀上半葉,估計有1500頭藍鯨由從日本南部、台灣和韓國一帶捕獲上岸,然而這些地區近年來都沒有藍鯨的目擊紀錄。 今日,人類捕殺壓力已經不是藍鯨生存的主要威脅,取而代之的是船隻撞擊、漁業衝突、人為噪音干擾、棲地破壞、污染和長期氣候變遷等等因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 (Linnaeus,1758) 上次更新: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