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大村鯨
大村鯨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數據缺乏(DD)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大村鯨,亦稱為角島鯨,一直被認為是布氏鯨的侏儒型族群。直到2003年,Wada等人綜合傳統形態學及分子遺傳學證據,才正式確定大村鯨為獨立物種的分類學地位。分子遺傳分析結果顯示大村鯨這個支系顯然獨立於另一組由布氏鯨、鰮鯨及藍鯨等大型鬚鯨所組成的姊妹群。大村鯨最大體長約11公尺,在形態上與另外兩型的布氏鯨及其他大型鬚鯨大不相同,但外型顏色與長須鯨相似。目前已知分布範圍包括西太平洋及東印度洋近岸及大陸棚水域。
大村鯨的體型流線瘦長,體型明顯較布氏鯨、鰮鯨、長須鯨、小鬚鯨等姐妹種小,但外型顏色和長須鯨相似,包括下顎右邊白左邊色深此一特點。和鰮鯨一樣,大村鯨的吻部上方有著單一突出的脊突 (ridge)。大村鯨的喉腹摺 (throat pleats) 約80-90條,延伸至腹部。背鰭高、成鐮刀型,位於體長2/3處。大村鯨的胸鰭相對長且尖,尾鰭寬,具有不明顯的凹口,後緣直。目前尚無關於大村鯨壽命長度、性成熟年齡、生育週期等等生物學資料,其生活行為、食性、生態特性也尚不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上次更新:2017-07-28

分布

大村鯨的確切分布範圍尚不明,然而一般認為該種分布範圍限於西太平洋和東印度洋的亞熱帶水域。目前已確定有大村鯨出沒的地方,包括所羅門海、菲律賓、印尼和日本南部的近岸及大陸棚水域。台灣亦有大村鯨擱淺的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上次更新:2017-07-28

棲地

未知。由1970年代的科學捕鯨資料(當時被認為是布氏鯨)顯示大村鯨可能以磷蝦 (euphausiids) 為主食。大村鯨出沒於深水和淺水海域,和布氏鯨多少有共域 (sympatry) 的情況。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上次更新:2017-07-28

保育狀態

大村鯨為在日本科學捕鯨和菲律賓手工捕鯨的捕獵目標。其他人為威脅包括棲息地改變,漁業混獲和人為噪音干擾。由於大村鯨的生物學及族群動態等科學資料闕如,人為威脅對大村鯨的干擾尚無法評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陳瑩 資料提供:陳瑩 來源學名:Balaenoptera omurai Wada, Oishi & Yamada, 2003 上次更新: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