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頭頂至體背為暗褐色,耳羽及頰略淡,褐色羽緣形成細斑,眼先及眼上有不明顯眉斑。尾上覆羽及尾羽帶紅棕色,兩翼覆羽與背同色,飛羽黑褐色,外緣棕褐。腹面為污白色,頸側、胸部、上腹及脇的褐色羽緣寬闊,呈明顯的鱗狀斑,腹部中央及尾下覆羽白色。喙黑色。跗蹠及趾肉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的中部及東部、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度冬區在華東及東南亞。台灣曾出現於台北縣三芝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有時被置於 Erithacus 屬,出現於中國的本種為指名亞種 L.s.sibilans (鄭作新1987),另有 L. s. swistun 亞種曾被提出 (Portenko 1954),但此亞種被認為是本種的同種異名,因此 Dickinson(2003) 認為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常棲息於林下灌叢密生的環境,主要在地面或近地面的灌木或樹幹附近活動,少到開闊或明亮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紅尾歌鴝在台灣為迷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昆蟲、蜘蛛等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性隱匿而羞怯,在地面走動時常將尾羽上舉。「唧~啊」、「唧~啊」像是沙發彈簧受擠壓再放開所發出的聲音,是細微的收縮音(丁昶升1998)。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紅尾歌鴝在台灣雖為迷鳥,在西伯利亞的繁殖地區數量尚稱普遍。
在保育等級上屬一般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屬名Luscinia 源自拉丁文,是「歌鴝」的意思。種名 sibilans 來自拉丁文,是「鳴叫」的意思。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蔡牧起、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Luscinia sibilans (Swinhoe, 1863)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