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約 16cm。雌雄鳥羽色相同。整體輪廓類似鶺鴒屬,但是尾部較短。喙肉色,頭上及背部暗褐色,眉斑白色,眼先至耳羽暗褐色,喉至上胸白色,胸部有二條黑色橫帶,前帶呈T字形,而後帶於中間切斷,飛羽及大、中覆羽為黑色、羽端白色,小覆羽暗褐色,腹部及尾下覆羽白色,腋部黃褐色,尾羽灰褐色,腳淡肉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少數學者將山鶺鴒列入鶺鴒屬 (Mo t -aci l la),但由於其棲息環境與其它鶺鴒屬鳥種差異甚大, 且尾羽型態不同, 因此大多學者將其單獨成一屬 (Di ckinson 2003,Clements 2007)。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喜好棲息於各種類型的闊葉樹森林,並且於樹上築巢,與其它鶺鴒屬鳥種喜好開闊濕地的行為有很大差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山鶺鴒在台灣為稀有的冬候鳥及過境鳥。2004 年至 2009 年於南投縣竹山鎮有穩定的度冬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多在森林內部或邊緣的地面活動覓食,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大部分是節肢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鳴唱聲與大山雀 (Parus major) 類似,但是速度較慢,音調較高。鳴唱時多站在樹上,而且偏好於樹冠層頂部鳴唱。叫聲為連續、清晰的「皮、皮、皮⋯」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山鶺鴒在台灣雖然數量稀少,但是台灣並非其主要分布區域。目前山鶺鴒在其主要分布區域內並沒有遭受重大威脅。
屬一般類,並未列名受脅及保育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Dendron 源自拉丁文,原意為「樹」。anthus為「鷚」的意思,應是指山鶺鴒棲息於各種形式的樹林內。indicus 為印度的意思,應是命名標本於印度採集。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Dendronanthus indicus (Gmelin, 1789)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