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中賊鷗
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中賊鷗
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中賊鷗

綜合描述

中大型海鳥。體長51至55cm。體色有二種色型,淡色型繁殖羽額、頭頂、枕等為褐黑色,背、腰、尾上覆羽暗褐色,有時腰和尾上覆羽具白色橫斑;尾羽黑褐色較深,中央一對較長,明顯伸出;頰、耳羽暗褐色,頸側上部淡黃白色;初級和次級飛羽黑褐色,基部白色,在翅上形成白色翼斑;頦、喉、頸側和胸白色,具褐色斑;下胸、腹和尾下覆羽白色,側面具淡褐色橫紋。暗色型背面黑色,腹面暗褐色,或全身黑褐色。非繁殖羽和幼鳥通體暗褐色,並有皮黃色斑紋。喙淡青鉛色,尖端黑色。跗蹠、趾、蹼和爪均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環北極圈凍原繁殖,於秘魯、南非、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地的海域度冬。台灣四周海域偶有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在北極區的凍原繁殖,喜歡在水塘周圍、地表長有低矮苔蘚類的區域,或是沼澤中突起的小丘營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中賊鷗在台灣為稀有的過境鳥。非繁殖時甚少靠岸或進入內陸活動,在近海活動時也不易為人所察覺,因此台灣早年的文獻中並無本種出現的紀錄。但是近年來海鳥觀察較為盛行,因而累積了較多的紀錄。Hopkin(1990)於1989年5月在台灣海峽的海面上觀察到淡色型中賊鷗多達37隻次。王愈超 (2000) 在墾丁國家公園鄰近海域的鯨豚調查中亦記錄到本種。Mulkeen (2008) 認為本種為台灣附近海域穩定出現的過境海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繁殖季喜食鼠類等小型哺乳動物,以及魚類、鳥卵或其它海鳥的幼雛,非繁殖季則以魚類為主,偶爾也吃小型海鳥。與其它賊鷗相似,會搶食其它鳥類的食物 (Furness 1996)。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非繁殖季主要在海上活動,但在度冬時仍喜好沿岸地區,尤其是熱帶海域沿岸的湧昇流區 (Furness 1996)。鳴叫聲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灰賊鷗目前無生存威脅,在台灣也未被列入保育類鳥種名錄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Stercorarius拉丁文為糞或肥料之意,意指賊鷗追逐其它海鳥, 迫使吐出口中的食物;pomarinus 是希臘文 poma 和 rhis 的合併字,前者指「蓋子」,後者指「鼻孔」,合併指本種的鼻孔上像有鞘覆蓋的樣子。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顏重威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Stercorarius pomarinus (Temminck, 1815)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