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大濱鷸
大濱鷸
細嘴濱鷸,姥鷸
海洋生物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其他應予保育之野生動物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瀕危(EN)瀕危(EN)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色,繁殖羽與非繁殖季羽色略異。繁殖羽頭、頸白色,密布黑褐色縱斑,具白色眉線及黑褐色過眼線。體背、腰、尾上覆羽黑色具白色羽緣,背上有紅褐色斑紋。翼上覆羽灰褐色帶白邊,初級飛羽黑褐色,內緣近基部褐白色,羽軸白色。次級飛羽灰褐帶白色細緣,三級飛羽黑色帶白色細緣,尾羽灰褐色帶白色細緣。胸部密布黑斑,向後漸疏,腹部白色,尾下覆羽白色散布黑斑。非繁殖羽背部灰色帶淡色羽緣及黑褐軸斑,尾上覆羽白色帶稀疏黑斑,胸、腹白色,胸部帶有褐色小斑。眼褐色,喙黑色,跗蹠及趾黑色。飛行時可觀察到白色翼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西伯利亞東部凍原,冬季遷移至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及澳洲。台灣在遷移季出現於海岸濕地,以彰化、嘉義及台南沿海較常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過去Calidris屬只包括本種及C. canutus兩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出現於海岸潮間帶、河口及鹽田,很少出現在淡水環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大濱鷸在台灣是普遍的過境鳥,3、4月北上過境時數量最多,台灣為本種重要的遷移中繼站。根據繫放回收資料顯示,在台灣出現的大濱鷸南向遷移會出現在澳洲西北、東北及東南海岸,北向遷移則曾出現在大陸江蘇沿海(劉威廷等 2005)。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喙在泥灘間探索覓食。在非繁殖季主要攝取貝類,兼食螺、蝦蟹、蠕蟲及海參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不太怕人,受干擾僅飛到稍遠處停棲,常聚成大群,無論日夜配合潮汐活動,發出悶聲的「吶、吶」,警戒時則為「喳、喳、喳」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大濱鷸在全球的分布十分普遍。據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估計,本種在亞洲地區的總數在38萬隻左右,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1997年的24,509隻 (Li &Mundkur 2004),台灣的族群佔有亞洲族群比例不顯著。大濱鷸在過境期會零星出現在台灣沿海濕地,但數量不高。劉小如、李欽國(2002) 對台灣海岸濕地水鳥調查發現,全台主要濕地本種數量最高的時間為4月份的562隻,僅7月份無本種的紀錄。而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的水鳥普查,本種在台灣的數量在1至89隻之間 (Li& Mundkur 2004)。依據上述資料推測本種在台灣度冬的數量很少,主要為過境性質。
大濱鷸在台灣屬一般類,並未列名受脅及保育鳥種,本身及其棲息環境並未受到重大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列名於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Calidris 源於希臘文 kalidris,亞里士多德曾經提及在岸邊灰色的鳥,但無進一步說明,後來用於濱鷸屬。tenuirostris則為拉丁文tenuis「細的」和 rostris「嘴」,形容本種的細嘴,合併起來就是「細嘴濱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alidris tenuirostris (Horsfield, 182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