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鳥同型,本種與中地鷸極為相似,翼、尾很長,為出現在台灣同屬中體型最大且最重的一種。頭頂黑褐色,中央及兩側有淡黃褐色縱紋,背黑色帶不規則的黃褐及紅褐色斑點,喉、頸土黃色,有褐色斑點,胸腹及尾下覆羽白色,翼下覆羽及腋有黑色橫紋。初級飛羽黑褐色,次級飛羽紅褐色,末端黑色,三級飛羽收起時,幾與初級飛羽同長。覆羽褐色,末端淡黃色;尾羽長,停棲時比收起的翼突出很多,尾羽紅褐色有黑色橫紋,外側尾羽較寬,有白色的羽尖。眼暗褐色,喙長,基部綠褐色、尖端黑色,跗蹠相當長、綠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歐亞大陸寒帶,東亞族群冬季遷移至中南半島及中國廣東一帶。台灣偶爾出現於濕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出現於植物茂密的河邊、水田等淡水濕地及草地,近年在遷移季的紀錄大都來自於維護機場飛行安全所網獲的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大田鷸在台灣是稀有的過境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晨昏時分單獨活動覓食,覓食時以長喙探入土中。以攝取蚯蚓、昆蟲、種籽及螺類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夜間進行遷徙,天候可能是影響是否需要在台灣中繼停留的主要因素。根據文獻記載,繁殖季雄鳥在飛行展示時發出「蘇比亞克、蘇比亞克」叫聲,接著尾羽劃過空氣的聲音。台灣沒有鳴叫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根據 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估計,大田鷸在全球的總數在2萬5千至10萬隻之間,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2000年的300隻 (Li & Mundkur 2002),出現在台灣的數量很少。本種在全球未受生存威脅,劉小如及李欽國 (2002) 對台灣海岸濕地水鳥的調查,沒有大田鷸的紀錄。而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的水鳥普查,也沒有本種出現在台灣的紀錄 (Li & Mundkur 2004)。大田鷸在台灣的紀錄很少,主要是因為本種的習性相當隱密,同時僅在遷移季短暫過境,又不易與族群較多的其它田鷸屬鳥種區分鑑別。近年來的數筆紀錄主要是在飛機場預防鳥擊的網上捕獲。依據中華鳥會資料庫,王季新曾於1998至2006年的遷移季節,在台北松山機場發現若干本種的紀錄,一天最多2隻,依據上述資料,推測每年在台灣的大田鷸總數約在100隻以內。
本身及其棲地未受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大田鷸在台灣因為極稀有,列名為第三級其它應予保育類,受到法律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列名於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受到國際公約的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Gallinago 為現代拉丁文田鷸的意思,gallina 拉丁文為母雞,可能指本屬鳥類身上黃褐斑點的羽色。hardwickii 則為紀念1831年在塔斯馬尼亞島的採集者 Charles Hardwicke。合併起來為「紀念 Hardwicke 氏的田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林宏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Gallinago hardwickii (J.E. Gray, 1831)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