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卷羽鵜鶘
灰鵜鶘,天馬丁鵜鶘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近危(NT)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CITES附錄一:有滅種威脅須嚴格管制
Species 種

綜合描述

雌雄鳥的羽色無法分辨差異。喙鉛灰色,喙尖及上下喙緣後半段黃色,下喙具有一個淡黃色喉囊,繁殖季時喉囊為橙紅色,通體羽毛大致為灰白色,虹膜黃白色,眼周皮膚裸露呈黃色,頭後有卷曲而散亂的灰白色冠羽,背、肩、覆羽及尾上覆羽具有黑色羽軸,初級飛羽與初級覆羽黑色,初級飛羽基部白色,外側次級飛羽褐色,具有寬闊的白色羽緣,腳及趾藍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巴爾幹半島、東歐、中亞、蒙古、中國新疆及內蒙古。於希臘、土耳其、阿拉伯灣地區、印度及中國華南度冬。臺灣為偶見的迷鳥,出現於北部與西南部的河口和沿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過去認為本種與斑嘴鵜鶘 (P. philippensis) 同種。由於斑嘴鵜鶘較早被命名,因此卷羽鵜鶘過去學名為 Pelecanus philippensis crispus。除此之外,Delacour & Mayr (1945)又將卷羽鵜鶘與斑嘴鵜鶘的學名都錯列為 Pelecanus roseus (粉紅背鵜鶘)。但是這兩種無論在形態或繁殖行為上都有很大的差異。近年研究發現,本種與白鵜鶘 (P. onocrotalus) 的親緣關係較接近,與斑嘴鵜鶘的親緣關係反而較遠。過去將斑嘴鵜鶘與卷羽鵜鶘視為同種是錯誤的,因此近年已將這兩種分列。臺灣過去將這兩種鵜鶘並稱為灰鵜鶘,但由於灰鵜鶘的名稱容易造成混淆,建議未來不要再使用。卷羽鵜鶘在臺灣有明確的發現紀錄,但是斑嘴鵜鶘目前在臺灣仍無可信的發現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非繁殖季多出現於沿海海面、淺水海灣、開闊湖泊、河口或潮間帶等地。在臺灣發現的大多為單獨出現的個體。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卷羽鵜鶘在臺灣屬於迷鳥。近年發現紀錄多半在臺灣北部及西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魚類為主食,也會捕食兩棲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繁殖季於停棲時常發出粗啞的吵鬧叫聲,但在非繁殖季時則甚少發出叫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IUCN 2008年紅皮書估計全球數量為1萬隻至2萬隻,其中大部分繁殖於中亞及巴爾幹半島,於蒙古及內蒙古的繁殖族群已接近絕種。卷羽鵜鶘族群數量百餘年來大量減少,近年整體趨勢仍持續下降中。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威脅

主要威脅來自於卷羽鵜鶘所棲息的湖泊及河口等濕地遭到嚴重破壞,使得族群數量日漸稀少。此外漁民獵殺、人類干擾及水污染也是造成其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卷羽鵜鶘列名於農委會2008年所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為受保護的第一級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卷羽鵜鶘是IUCN(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列名「易危」(VU) 的鳥種。目前列名於CITES附錄I,受華盛頓公約國際法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Pelecanus是源自於希臘文對鵜鶘的稱呼(Pelekan)。crispus 是「捲毛的」意思,應是指本種頭部卷曲突起的羽毛。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丁宗蘇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Pelecanus crispus Bruch, 1832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