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雌雄鳥繁殖羽體色相異,有季節羽色的差異。雄鳥繁殖羽額白色,頭頂至背褐色。覆羽褐色,飛羽黑色。頰、喉白色,胸栗紅色,下胸處有一黑帶,腹、脇及尾下覆羽白色。雌鳥似雄鳥,但胸為褐色,無黑色胸帶。雄鳥非繁殖羽似雌鳥。喙黑色,跗蹠及趾橙黃色,眼褐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繁殖於蒙古及中國東北乾燥地帶的河流或湖泊岸邊,冬季經過長程的遷移至印尼群島及澳洲。台灣冬季零星出現於海岸地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本種過去曾與 C. asiaticus 歸為同一種的不同亞種,目前則分為兩種,但兩種被認為是超種關係。本種有時被置於 Eupoda 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出現於海岸濕地、旱田及機場草地等開闊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東方紅胸鴴在台灣是稀有的過境鳥,每年9月南下以及3、4月北上的紀錄較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以攝取昆蟲、螺及種籽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成小群活動。奔跑速度快,警戒心強,經常抬頭張望,受驚嚇時成群低飛到不遠處,繼續逼近時,則曲折飛行逃離,飛行快速。飛行時發出尖銳「嘁-嘁-嘁」哨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台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根據 Wetland International (2002) 估計,東方紅胸鴴在亞洲地區的總數約為7萬隻左右,而近年亞洲水鳥普查的最高數量為2000年的4,679隻 (Li & Mundkur 2002),出現在台灣的數量佔有亞洲族群比例不高。劉小如、李欽國(2002)對台灣海岸濕地水鳥調查發現,全台主要濕地本種僅7月份記錄到1隻。而1997至2002年間冬季濕地的水鳥普查,東方紅胸鴴在台灣皆無紀錄 (Li &Mundkur 2004)。
東方紅胸鴴在台灣屬一般類,本身及其棲地未受威脅。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本種在全球未受到生存威脅,列名遷移性物種公約CMS名錄II。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Charadrius 源於拉丁文,在拉丁語聖經中提到的一種黃色的鳥,希臘文 kharadrios 則為一種夜行性水鳥,亞里士多德曾提及看到這種鳥可以治療黃疸,但沒有進一步描述,後來認為是指石鴴,因此被用在小型鴴類。 veredus 拉丁文形容奔跑的馬,形容本種快速奔跑的樣子。合併起來為「跑得很快的黃色岸鳥」。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方偉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haradrius veredus Gould, 1848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