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禿鷲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近危(NT)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iNaturalist

綜合描述

體長100至120 cm。全身大致黑褐色。頭部皮膚裸露,有黑色短絨毛。眼暗褐色,蠟膜淺藍紫色,喙長而粗大,淺灰色。頸長但平時內縮,後頭及頸部長有流蘇狀飾羽。腳灰、黃白或粉紅色。未成鳥全身羽色更黑。喙黑色,隨著年齡成長由基部開始逐漸變淡。蠟膜、喙基、眼圈及腳為帶有粉紅色的灰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分布

分布於蒙古、中亞、東南歐以及伊比利半島。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歷年的紀錄都在西部平原上,包括桃園、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屏東恆春等地。春天過境期間於東北角海岸及台北縣觀音山有數次過境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在東亞地區並無相似的同類,分類地位明確。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在繁殖地棲息於地形崎嶇多山,但地表為開闊草原、裸岩或半沙漠地帶。臺灣的紀錄則出現於平原地帶或寬闊的溪床上。1994至1996年間有數次紀錄出現於濁水溪旁,根據蕭慶亮1994年在集集濁水溪畔觀察一度冬個體,上午在地面停留數小時,中午起飛盤旋於高空至黃昏,活動範圍可超過30公里,會在河床上覓食動物死屍,夜棲於懸崖樹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禿鷲在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數年才有一次紀錄。於分布區域多數族群為留鳥,僅少數具遷移性,尤其是較北方的族群。幼鳥有較強的遷移性。有時採行遊蕩式的遷移,是東亞唯一可見而且會渡海遷移的鷲類,因此臺灣及日本皆偶爾可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本種是鷲類猛禽中獨居性最顯著的,通常單獨或成對生活,偶爾成群。經常被其它猛禽、烏鴉等騷擾,但並不為所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紀錄。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禿鷲在全球的分布範圍雖廣,但在20世紀內大部分地區的族群都有減少的現象,受脅原因包括棲地破壞、人為迫害與干擾、誤食毒藥、食物不足等多種因素並行,目前全球族群數量估計僅為14,000至20,000隻(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9)。禿鷲在臺灣為稀有的冬候鳥,歷年紀錄雖不多,但經常以被人捕抓而告終,早年台北市圓山動物園及民間鳥園曾有自野外捕抓的圈養個體,1990年代在嘉南平原曾有被養鵝場主人捕捉的案例。究其原因,本種來台度冬的個體可能遭遇食物不足的問題,最終會因虛弱或冒險捕抓家禽而遭人捕抓。對本種的保育建議針對來台的個體由當地社區發動警力與義工來守護,必要時供食以協助其度過難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禿鷲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國際上華盛頓公約(CITES)包含於整個隼形目列入附錄II;國際鳥盟及IUCN紅皮書雖未列為受脅鳥種,但已達「接近受脅」等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aigupios 希臘文意指「禿鷲」。monachus 拉丁文意指「似僧侶般有頭巾的」。學名全意為「有頭巾狀飾羽的禿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Aegypius monachus (Linnaeus, 1766)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