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花澤鵟
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花澤鵟
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花澤鵟
花澤鵟
鵲鷂
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珍貴稀有野生動物
無危(LC)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評估指標 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CITES附錄二:族群數量稀少須有效管制

綜合描述

體長43至50cm。雌雄鳥異型。雄鳥全身大致為黑白兩色,極醒目易辨。頭、胸及背部為黑色。眼黃色。翼的初級飛羽及中覆羽黑色,次級飛羽、初級覆羽及肩部灰白色,停棲時黑色的翼上形成白色斑塊。腹部、脛羽、尾下覆羽及尾上覆羽白色,尾淺灰色。雌鳥全身大致為褐色。頭、胸及背部為褐色,臉部自眼為中心向四周輻射細紋,顏盤周圍由白色細斑環繞,形成圓形輪廓。飛羽灰色,次級飛羽有2至3道黑色橫帶,收翼時仍可見。胸部有褐色粗縱紋,腹部及脛羽白色,僅有稀疏細縱紋。尾淺灰色,有4至5道深色橫帶,尾上覆羽白色。未成鳥似雌成鳥,但眼為褐色,腹面及翼下覆羽為紅褐色。腳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外觀相似性

本種為單型種,無亞種分化,在東亞地區並無相似的同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棲地

棲息於多樣化的曠野草澤,自乾燥草原至濕地、農耕地、水田皆可。在臺灣皆短暫出現一、二日,通常在近海的濕地或水田,會在地面休息,每隔一、二小時起飛覓食一段時間。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遷徙

鵲鷂屬於完全遷移性,自東北亞到南亞度冬。臺灣可能是其度冬範圍的邊緣地帶,近年紀錄顯示為稀有的過境鳥,但早期關渡曾有冬候鳥的紀錄,2008年於濁水溪口亦有度冬紀錄,顯示只要有適當的棲地條件仍會在台度冬。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取食策略

通食性,食物會隨季節而異,包括田鼠、蛙類、昆蟲、病弱的小鳥等。覓食時常以兜圈子的方式重複固定的路線,低空飛行低頭巡弋地面,尤其經過水域周遭乾濕交界處時特別仔細。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行為

通常不鳴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繁衍

臺灣沒有繁殖記錄。於繁殖區營巢於地面的植被上,每窩產4至5枚卵。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保育狀態

鵲鷂在臺灣為稀有的過境鳥,僅於少數地區可見,無明顯受脅或相關的保育問題。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法規

在國內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包含於隼形目)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管理

鵲鷂在國際上受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整個隼形目均列入附錄II;國際鳥盟及IUCN紅皮書並未列為受脅鳥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

備註

kirkos希臘文意指「兜圈子飛的鷹」;melas希臘文意指「黑」;leukos 希臘文意指「白」。學名全意為「黑白兩色且兜圈子飛的鷹」。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4.0台灣(CC BY-NC-SA 4.0 TW) 作者:林文宏 資料提供:臺灣鳥類誌 來源學名:Circus melanoleucos (Pennant, 1769) 上次更新:20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