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中大。口前位,斜裂;前頜骨能明顯突出;上下頜齒一或二列細小利齒,鋤骨具齒。前鰓蓋下角無硬棘。體被弱櫛鱗,易脫落;側線完整,具明顯之鱗孔,側線鱗數82-87。背鰭硬棘部及軟條部明顯缺刻,硬棘VI-VII,軟條27-29;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硬棘I,軟條28-34;奇鰭基底兩側無棘板,腹緣亦無棘板;胸鰭下側位,軟條12-16;腹鰭軟條7;尾鰭叉形。體呈銀紅色,腹側銀白;第一背鰭上部具黑色斑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zen pacificus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中西大西洋區的古巴北部;印度-西太平洋區的南非、日本、臺灣等。臺灣分布於南部及東沙群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zen pacificus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深海底層魚類,捕獲深度在150-600公尺間,生態習性不詳。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zen pacificus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底拖網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一般皆以下雜魚處理,不具食用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zen pacificus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