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toria fornasini (Bianconi, 1846)

綜合描述

體長方形,體被覆由鱗片癒合而成的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僅口、肛門、眼、鰓裂、各鰭及尾柄處具小開口;體甲在背鰭及臀鰭後方閉合,具有五條稜脊,分別於背側及腹側各具一對,背部中央另具一條發達的稜脊,体側則無。吻上緣線不垂直,中央凹陷; 無腹中稜,但腹部隆起;背中稜中央有一強壯棘,其基底極寬,棘尖指向後方;背側稜前方、眼上方有一向前稍短於眼徑之短棘;背側稜在眼上方不呈一直線,而順著眼眶隆起;腹側稜後方之向後棘與眼上棘等長。體黃色;頭有白或藍點與條紋;體亦具藍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fornasini (Bianconi, 1846)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夏威夷及拉帕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東北部及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fornasini (Bianconi, 1846)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外潟湖區及面海之珊瑚礁區。雄魚具領域性。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fornasini (Bianconi, 1846)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具毒性,無任何食用價值,有些被飼養於水族館或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fornasini (Bianconi, 1846)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