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toria diaphana (Bloch & Schneider, 1801)

綜合描述

體長方形,體被覆由鱗片癒合而成的骨板,形成盾甲包住全身,僅口、肛門、眼、鰓裂、各鰭及尾柄處具小開口;體甲在背鰭及臀鰭後方閉合,具有五條稜脊,分別於背側及腹側各具一對,背部中央另具一條略發達的稜脊,体側則無。眼眶前方具一對前向且與瞳孔約略等長之棘;腹側稜後方則具一對後向之短鈍棘,但較眶前棘長;背中稜中央具一扁三角形的大棘,棘尖指向背方;背側稜平直,但於中央處具一與背中稜中央之大棘相對的小鈍棘。體甲腹面隆起。尾柄短,後端側扁。頭短而高,前緣陡斜。唇肥厚。鰓孔小,幾直裂。背鰭短小位於體後部,無硬棘,臀鰭與其同形;無腹鰭;尾鰭後緣圓形。體褐色,腹面色較淺。体甲散布一些不規則之褐色條紋,頭部及尾柄上有一些小黑點。尾鰭淡色,且6條褐色橫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diaphana (Bloch & Schneider,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及東太平洋區,西起南非,東至夏威夷、南加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東南大西洋海域的非洲納米比亞沿岸。台灣主要分布於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diaphana (Bloch & Schneider,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石區或珊瑚礁附近,幼魚行大洋性生活,一般漂游於水面或近水面的區或,半透明期的稚魚則可以出現於河口域或汽水域。主要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diaphana (Bloch & Schneider,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具毒性,無任何食用價值,有些被飼養於水族館或製成乾製標本供人觀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ctoria diaphana (Bloch & Schneider, 1801)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