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綜合描述

體延長,甚側扁。頭較短高。吻短而鈍,小於眼徑。眼大而圓,略突出呈筒狀,指向背方。眼間隔窄。口裂近垂直。上頜邊緣為前頜骨與上頜骨所構成。前頜骨邊緣為凹,上頜骨具齒緣下彎呈弧形,末端伸至眶後下方。下頜較長,突出於上頜之前。兩頜齒各1列;前頜骨齒小,上頜骨齒較大,長短不等;下頜齒細小。犁骨、腭骨、翼骨及舌上均未發現有齒。鰓孔大。鰓耙細長。具假鰓。ORB1;OP 3;Br 6,IP 3+4=7;PV 15-18;OV 2+1+1+1=5;VAV 5;AC 3+3+3+2+4=15;D 7-9;P11-13;V 6-7;A 24-25。尾部顯著長於頭與軀幹之和。背鰭短,起點位於體背中部;臀鰭頗長,起於背鰭起點稍前下方;胸鰭長;腹鰭短小,腹位。尾鰭叉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全球性種類,從溫帶到熱帶和地中海皆有其分布。臺灣分布於西南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大洋性中層魚類。以橈腳類、端足類、介形蟲、磷蝦和小魚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不具食用經濟價值,通常做為下雜魚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Valenciennellus tripunctulatus (Esmark, 1871)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