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D XIII, 11; A III, 5; P1 14~15;P2 I,5; LSS 45。頭部和側線有許多鬚狀皮瓣。頭、眶骨及前鰓蓋棘皆大。體褐色,腹部淡白色。各鰭棘黃色,多棘之背鰭具褐色圓斑。Thysanichthys crossotus為同種異名。(林沛立2012/11編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corpaenodes crossotus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日本相模灣至土佐灣、東中國海及台灣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corpaenodes crossotus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120~130 公尺深之水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corpaenodes crossotus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corpaenodes crossotus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