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頭中大。眼大,吻長約等於眼徑。淚骨及眶後骨區不具棘;前鰓蓋骨4棘。口略小,斜裂,下頜略突出於上頜。頭體皆無鱗片。背鰭起點延伸至眼上方,硬棘粗長,一般具XV,背鰭第I棘短小;第II棘最長,各棘間之鰭膜具深缺刻,軟條8-9;臀鰭硬棘III,軟條5-6;胸鰭略短,無游離鰭條,後端只可達肛門處,鰭條12。體及各鰭一致為黃褐色至淺紅色,有時具鮮紅色的斑駁散在體側上;頭、體及各鰭上則散布小暗斑或斑駁。有些學者(Nakabo, 2002)將此魚種併入前鰭鮋科(Tetrarogidae)。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cosia fasciata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及日本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南部及東北部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cosia fasciata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棲息於大陸棚邊緣軟質底部。具偽裝能力,時常隱藏身體而不容易被發現,藉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與甲殼動物為食。背鰭鰭棘下具毒腺,是海中危險生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cosia fasciata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除學術研究外,不具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Ocosia fasciata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