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Döderlein, 1884)

綜合描述

體延長,側扁。頭大,棘稜不發達。眼上側位;眼眶略突出於頭背。無皮瓣。體無鰾。鰓耙粗短,最長的鰓耙僅及鰓耙絲的1/2。上頜前端無齒列。前鰓蓋骨5棘;鰓蓋骨2棘;頰部無棘。體被櫛鱗,側線鱗數26~27。胸鰭上腋部有一皮瓣。背鰭連續,硬棘部鰭膜稍凹入,硬棘短,具 XII,軟條 11-13;臀鰭基底稍短於背鰭軟條部的基底,具硬棘 III,軟條4-6;胸鰭末端略呈截形,延伸至肛門前,無游離鰭;腹鰭鰭條 I+5,胸位;尾鰭截形。體淡紅色,側線上方之體側具多個橘紅色斑駁。背鰭硬棘部橘紅色,餘鰭淡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Döderlein, 1884)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臺灣、東海及日本南部等。臺灣分布於西南部、北部、東北部及小琉球等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Döderlein, 1884)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近沿海沙泥底棲性魚類,棲息深度在於150-500公尺深。常以守株待兔般快速捕捉過往之小魚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Döderlein, 1884)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中小型魚類,通常為延繩釣及底拖網所捕獲,臺灣北部沿海常見,產量並不太大,肉質細緻美味,宜清蒸、煮湯,終年可獲,無明顯豐漁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licolenus hilgendorfii (Döderlein, 1884)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