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agocia otaitensis (Cuvier, 1829)

綜合描述

背鰭鰭條I-VII-I, 11-12(主要11);臀鰭鰭條11-12(主要12);胸鰭鰭條19-22(主要20-21);腹鰭鰭條I, 5。側線鱗50-54;鰓被架7。體相對較短,平扁,向後漸細尖,縱剖面略呈圓柱狀。頭部呈縱扁,眶間隔稍寬。吻平扁而短。口大,上位,向後延伸超過眼睛前緣。眼大,眼後無凹陷。鋤骨齒兩叢。頤部不具側線管。眼上方不具附肢。間鰓蓋骨不具附肢。頰部具雙稜。眼下稜具5棘。前鰓蓋骨上方具2-3棘,上棘較長,下方不具向前之倒棘。虹膜分叉型(branched),各分支末端分叉。眼眶前具1棘。眼眶上方具0棘。側線鱗具雙開口。頭部及身體淡色;下半部白色;背部具有4-5不規則之明顯鞍斑;各鰭淡色,具有許多大型不明顯斑點所形成之條紋。(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unagocia otaitensis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東非到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以及土木土群島,北至琉球群島與台灣,南至澳洲北部。臺灣分布於南部墾丁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unagocia otaitensis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底棲性,主要生活在珊瑚礁的沙泥地或潟湖。肉食性,以底棲性魚類或無脊椎動物為食。利用體色之擬態隱身於沙泥地,用以欺敵以及趁獵物不注意時躍起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unagocia otaitensis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中小型魚類,偶被漁船捕獲,不具經濟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unagocia otaitensis (Cuvier, 182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