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綜合描述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頜略前突;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2扁小棘,下棘較長,但未超過鰓蓋骨後緣。鰓耙數16-18 + 22-27。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側線鱗數66-75。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II,軟條數10;臀鰭硬棘III,軟條數9-10。體呈銀白色,體背側較暗。體側具4條細長且互相平行的黃褐色縱帶;背鰭起點前下方及鰓蓋後上角具一不顯黑斑;背鰭第IV-VIII間鰭膜具一大黑斑。各鰭灰白色至淡黃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自紅海、東非洲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幾內亞及阿拉夫拉海(Arafara Sea)。台灣分布於西部、北部及南部之沿海及河口區。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海及河口區,屬於暖水性近底棲魚類。游泳能力佳,常成群溯游。偏肉食性,主要以小型水生昆蟲及底棲的無脊椎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待袋網、立桿網或手釣捕獲。全年皆有產,具食用經濟價值,一般以煮湯或紅燒食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elates quadrilineatus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