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呈橢圓形,體較高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8-2.3倍。頭小。吻尖突,而形成吻管。眼大,側位。口小,前下位;下頜短於上頜,幾被上頜所包;上下頜具細齒1列。體被小圓鱗,頰部前部具鱗;側線上鱗列數19-27。背鰭單一,棘與軟條之間無明顯缺刻;尾柄較粗,尾鰭微凹形。體側上半部呈黃褐色,下半部銀白色;頭前部自背鰭起點貫通眼部至吻端以及背鰭硬棘IV-V下方至胸鰭基底各具一暗色帶;背部具暗色斑點。背鰭、尾鰭黃色;臀鰭灰銀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iganus virgatus (Valenciennes, 1835)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自印度、斯里蘭卡,東至菲律賓,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等。台灣南部海域有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iganus virgatus (Valenciennes, 18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幼魚成群活動,成魚通常會成對在礁區外緣活動,有時進入河口域。以附著之絲狀藻及其他藻類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iganus virgatus (Valenciennes, 18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以手釣、拖網與圍網均可捕獲,全年皆產,但數量較少。一般以煮湯、燒烤較適宜。體色鮮艷,亦常被作為觀賞用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Siganus virgatus (Valenciennes, 1835)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