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Valenciennes, 1828)

白線光腭鱸
過魚,白線鮨,石斑
海洋生物
無危(LC)
 iNaturalistWoRMS

綜合描述

體延長,頭甚長,標準體長為體高之3.1-3.7倍。頭背部幾乎斜直;眶間區窄,平坦或微凹陷。吻尖。上頜骨末端延伸至瞳孔之後緣下方;上下頜不具犬狀齒;下頜後方具2-3列細小齒;腭骨無齒。前鰓蓋圓形,後緣具微鋸齒;主鰓蓋具3扁平棘,中間棘最長。鰓耙數7-9+14-17。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1-72;縱列鱗數106-125。背鰭連續,有硬棘XI枚,軟條14-16;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或9;腹鰭腹位,末端不及肛門開口;胸鰭短於後頭部,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尾鰭圓形。成魚體呈綠色至灰褐色,體側、頭部、背鰭及尾鰭基部散佈著橘紅色之班點;頭部及體側具4條白色縱帶,但後半部常不顯著;幼魚體呈金黃色而具多條淡灰藍色縱帶,背鰭軟條基部及尾鰭基部具藍緣之黑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Valenciennes, 1828)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部,東至馬歇爾群島、薩摩亞及費尼克斯群島,北自日本,南迄澳洲。包括日本、菲律賓、印尼、巴布新幾內亞、澳洲、台灣及印度洋中之各島嶼。台灣主要產於南部及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Valenciennes, 1828)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珊瑚繁生區、清澈水質的潟湖區或面海礁區,水深在5-80公尺處海域。主要以小魚及甲殼類為食。幼魚的體色主要是模仿隆頭魚科的紫色海豬魚(Halichoeres purpurescens)的幼魚,目的在於使自己可輕易欺騙獵物而接近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Valenciennes, 1828)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漁法以延繩釣、魚槍或魚籠捕獲。清蒸或煮湯皆宜。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Anyperodon leucogrammicus (Valenciennes, 1828)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