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標準體長為體高之2.9-3.5倍。頭背部斜直;眶間區微凹。眼小,短於吻長。口大;上下頜前端具小犬齒或無,兩側齒細尖,下頜約2-6列。鰓耙數8-10+15-18。前鰓蓋骨後緣微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後緣具3扁棘。體被細小櫛鱗;側線鱗孔數62-70;縱列鱗數113-130。背鰭鰭棘部與軟條部相連,無缺刻,具硬棘XI,軟條14-15;臀鰭硬棘III枚,軟條8;腹鰭腹位,末端延伸不及肛門開口;胸鰭圓形,中央之鰭條長於上下方之鰭條,且長於腹鰭,但短於後眼眶長;尾鰭圓形。體色由淡灰色至淡褐色,分布著大小不一的黑褐色斑,頭部則有黑色的小點斑及不規則的窄紋。各鰭亦具有黑褐色的斑紋,偶鰭上的斑紋較奇鰭上者為小。幼魚之特徵與成魚相似,唯體色較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tukula Morgans, 195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紅海,北至南日本,南至澳洲。台灣北部及澎湖海域有產。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tukula Morgans, 195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棲息於淺水的亞潮帶至150 公尺深的礁區海域,以魚類為主食。生性不怕人,經常與潛水人員近距離接觸。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tukula Morgans, 195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極佳的食用魚。由於不會怕人,所以經常為潛水漁夫捕捉,南非及澳洲大堡礁北部的國家公園已將其列入保護。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Epinephelus tukula Morgans, 195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