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隆起,使得在眼前方之前額呈陡直狀。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不完全被上唇所覆蓋;後端具2顆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4(通常為3);頰鱗2列,上列為4-5鱗;下列為4-5鱗。胸鰭具14-16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為稍圓形到截形,大成魚略為新月形。幼魚體呈橄欖色,腹部較淡。成魚體呈藍綠色,鱗片上具橙紅色斑;眼上方及眼前方具不規則之橙紅色斑塊,嘴角及下唇亦有橙紅色斑紋。背、臀鰭橙紅色,基底及邊緣為藍綠色;胸鰭上半部藍紫色,下半部藍綠色;尾鰭藍綠色,具數條橙紅色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lorurus frontalis Valenciennes, 183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太平洋區,由琉球群島到萊恩群島與迪西島,南至大堡礁。台灣發現於南部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lorurus frontalis Valenciennes, 183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裸露的礁石平臺與臨海礁石上。時常形成小群魚群。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lorurus frontalis Valenciennes, 183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lorurus frontalis Valenciennes, 183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