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卵圓形。吻圓鈍。眼間隔圓凸。口小;兩頜齒呈細刷毛狀。前眼眶骨無棘,後緣不游離;前鰓蓋後緣具鋸齒;間鰓蓋骨大,無棘。體被小鱗,軀幹部鱗各具一副鱗;側線止於背鰭末端下方。背鰭硬棘XIII,軟條20;臀鰭硬棘III,軟條19;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圓形;腹鰭尖形,第一軟條延長;尾鰭內凹形。雄魚體為黑色;頭部灰色,而有散佈不規則的大型黃斑;由背鰭前方至腹鰭前方有一淡黃色帶;喉峽部黃色;胸鰭前半部灰黑色,後部黃色;尾鰭前半部彎月形黑帶,後半部彎月形黃帶。雌魚體呈黃褐色;頭部灰黃色,後半部具白色橫帶;尾鰭基部黃色,中央有彎月形黑帶。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McCulloch, 1914)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台灣至澳洲北部。台灣早期有紀錄在南部東港採獲,但近年來並無發現,可能不產於台灣。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McCulloch, 1914)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棲息於各種與珊瑚礁相交錯的水域,包括岩礁區、石礫區、軟性底質區及礁盤區等,通常成小群活動。主要以海藻、珊瑚蟲、海綿及被囊動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McCulloch, 1914)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偶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罕見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haetodontoplus personifer (McCulloch, 1914)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