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近似圓柱狀,尾部略側扁;頭稍小而似尖錐形。吻尖而平扁。眼中大,上側位,稍突出於頭背緣。口中大,略傾斜;上頜略短於下頜;頜齒呈絨毛狀齒帶,外側列較大,下頜前端具犬齒8枚;鋤骨具齒,腭骨無齒。體被細鱗,側線簡單而完全;側線鱗數56-64。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深缺刻,具硬棘V,軟條21-22;臀鰭硬棘I,軟條17-18;胸鰭軟條16-17;尾鰭圓形,上葉數軟條會延長尖出。體上半部黃紅色,下半部紅色;體側中央有一淡清色縱帶,將另5-6條橫帶分成上下兩部分;頭側與吻上部具紫青色波狀橫紋,下唇具黑點;頸部具3個黑色區。奇鰭具深色斑點,鰭膜末端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percis pulchell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桑吉巴至日本。台灣分布於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percis pulchell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砂泥底質的淺水域。以魚類及底棲甲殼類動物為食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percis pulchell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中小型魚,可食用,唯魚體大小不一,亦常作下雜魚處理。一般均以底拖網捕獲,一支釣亦可釣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arapercis pulchella (Temminck & Schlegel, 1843)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