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尖。眼大,下緣位於吻端至尾叉中央部位的平行線上。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下頜犬齒向外;上頜骨上緣平滑。頰部具鱗4-6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47-48;側線上鱗列數5.5。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10;胸鰭軟條14;尾鰭深分叉,兩葉先端尖銳,中間鰭條短於眼徑。體一致為銀白色,體背有時呈淡褐色;體側具約8條暗色橫帶,有時不顯;頭側無任何斑紋。各鰭透明至淡橘紅色;尾鰭有時具紅緣。以前所記載之白鱲變種(Gymnocranius griseus)為本種之誤鑑。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cranius elongatus Senta, 1973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東至所羅門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北部。台灣分布於澎湖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cranius elongatus Senta, 1973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及近海砂泥底質或礁岩外緣之砂地上的水域,棲息深度可達100公尺深。主要覓食底棲的甲殼類、頭足類或其他小魚等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cranius elongatus Senta, 1973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潛水或陷阱法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ymnocranius elongatus Senta, 1973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