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尖。眼大。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下頜犬齒向外;上頜骨上緣具鋸齒。頰部具鱗4-6列;胸鰭基部內側不具鱗;側線鱗數68-74;側線上鱗列數5。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10;臀鰭硬棘III,軟條8-9;胸鰭軟條15;尾鰭深分叉,兩葉先端尖銳。體背暗紅褐色,具數條銀色窄縱紋;下方體側銀至灰色,有若干金黃色至橘褐色縱線;尾柄背部近背鰭後方數軟條之基底有一大形黃斑。各鰭淡紅色或透明。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Lacepède, 1802)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台灣主要分布於東北部、南部、綠島及蘭嶼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Lacepède, 1802)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群居性魚種,常常成群巡游在潟湖礁石平台或向海珊瑚礁的上緣區,較少落單行動。是夜行性的動物,白天緩緩或靜止的棲息在珊瑚叢上,晚上則游到珊瑚礁外圍尋找底棲性的小章魚、烏賊、小魚、蝦及蟹類等為食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Lacepède, 1802)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流刺網、潛水或陷阱法等方式捕獲,為肉質鮮美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的烹調方法。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Gnathodentex aureolineatus (Lacepède, 1802)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