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長而側扁,腹緣平直。頭尖,頭背側、眼睛上方有一明顯凹槽。眼略小。前後鼻孔相近。吻短而略尖。口大,下頜略突出;上頜後端達眼後下方。眶前骨與前鰓蓋骨均無鋸齒之雙重邊緣,前鰓蓋骨下緣3-4硬棘。上、下頜、鋤骨、腭骨及翼骨上均有絨毛狀齒帶,舌上無齒。被細小櫛鱗;側線鱗數60-63。背鰭單一,具深缺刻,鰭條數為VII-VIII+I, 11;臀鰭鰭條數為III+8;胸鰭短;尾鰭圓形。成魚體呈銀白色,體背側灰褐至藍灰色,各鰭灰黑或淡色;幼魚褐色至灰褐色,頭部具3條白紋,體側散布白色斑紋,眼褐色至金黃色,隨成長而略具淡紅色虹彩。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tes calcarifer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主要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沿岸之半淡鹹水域,西起阿拉伯灣,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北部。臺灣西部及南部有分布。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tes calcarifer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為熱帶及亞熱帶沿岸海域魚類,棲息於岩岸礁石與泥沙交匯處,而常活動於半淡鹹水水域,亦會溯入淡水河川。屬廣鹽性魚類且不耐低溫。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tes calcarifer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可以流刺網、一支釣與延繩釣等漁法捕獲。為東南亞地區之重要養殖魚種,臺灣沿海也有產,但以南部養殖較多。可清蒸、紅燒或煮湯食用。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Lates calcarifer (Bloch, 1790)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