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ctorhinchus schotaf (Forsskål, 1775)

綜合描述

體延長而側扁,背緣隆起呈弧形,腹緣圓。頭中大,背面隆起。吻短鈍而唇厚,隨著成長而腫大。口小,端位,上頜突出於下頜;頜齒呈多行不規則細小尖錐齒。頤部具6孔,但無縱溝亦無鬚。鰓耙細短,第一鰓弓鰓耙數9-13+1+15-17。體被細小弱櫛鱗,側線完全,側線鱗數54-58。背鰭單一,中間缺刻明顯,無前向棘,硬棘數XII-XIII(少數為XIII),軟條數18-21;臀鰭基底短,鰭條數III+7-8;尾鰭略弧形或幾近截平。體呈灰色、銀白或灰褐色,腹面淡色;鰓蓋後緣灰色;口角紅色。幼魚通常具有窄而不顯之藍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lectorhinchus schotaf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岸,東至密克羅尼西亞,北達日本南部,南迄澳洲北部。台灣南部及澎湖海域等均見。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lectorhinchus schotaf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主要棲息於沿岸礁區、沙地及河口域等,甚至可進入淡水域,幼魚常出現於潮池。通常單獨活動,以小魚、小蝦等為主食。幼魚具有擬態落葉以欺敵之習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lectorhinchus schotaf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相當美味可口的食用魚,煎食或清蒸皆食,為高經濟價值魚類。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lectorhinchus schotaf (Forsskål, 1775)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