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第一背鰭:Ⅵ;第二背鰭:Ⅰ, 7~10 (通常是 8~9);臀鰭:Ⅰ, 7~9;胸鰭:13~17。縱列鱗 26~58 (平均 40)。身體較細長,標準體長為魚體高的5.4~8.1倍。頭寬遠大於頭高;吻稍長於眼徑長。口大,上下頜約等長;雄魚下頜具多顆大型犬齒。前鰓蓋骨及下頜的下方有許多具有感覺乳突的溝。眼間隔狹窄,約為眼徑的1/3,有2個感覺孔,感覺孔連續,不中斷。腹鰭短,相連癒合成吸盤狀,末端不會延伸至肛門,鰭末端具有肉瓣。體呈淺黃色而透明,可見到體內部具深褐色三角形斑塊,斑塊向上方延伸達背面,形成褐色斑點。體側下半部至尾鰭基部及上、下唇均呈黃褐色;頭背具一個黃褐色斑塊。背鰭及尾鰭透明無色。臀鰭及腹鰭呈淺黃褐色。胸鰭基部具一個大型黃褐色斑塊。(林上智、林沛立編寫 2012/10)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yongei (Davis & Cohen, 1969)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海域,由紅海到夏威夷與拉帕群島,北至臺灣、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北方。 臺灣分布於南部、東部及小琉球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yongei (Davis & Cohen, 1969)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暖水性底層小型魚類,主要棲息於熱帶珊瑚礁的蘆莖珊瑚(海鞭)上,具有良好的保護色,與珊瑚營共生生活。常可見到成對棲息於同一株上,並將卵產於珊瑚的表面上。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yongei (Davis & Cohen, 1969)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小型魚類,不具漁業價值。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Bryaninops yongei (Davis & Cohen, 1969)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