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延長側扁,前部高大,向後漸變細。與鬼頭刀極為相似,但可從下列差異予以區別:本種魚體型較小,背、腹側輪廓圓(vs 幾近直線);胸鰭長約頭長之一半(vs 大於頭長之一半);身體最高處在體中央(vs 在腹鰭起點處);背鰭數48-59(vs 55-67)等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yphaena equiseli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亞熱帶區海域。台灣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但以東部海域較多。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yphaena equiseli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為大洋性迴游魚類,常可發現成群於開放水域,但也偶而發現於沿岸水域。一般棲息於海洋表層,喜生活於陰影下,故常可發現成群聚集於流木或浮藻處的下面。晝行性,性貪食,常追捕飛魚及沙丁類等表層魚類,有時會跳出水面捕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yphaena equiseli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高雄至東部海域之漁訊期為3-8月,盛漁期為5月左右;北部為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為食用魚,產量大,常製成鹽漬魚、魚丸、魚排等製品。可以曳繩釣,流刺網、定置網漁獲,亦是遊釣中拖釣之主要漁獲魚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Coryphaena equiselis Linnaeus, 1758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