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甚側扁,背緣高而隆起,略呈三角形。頭短小;成魚眼眶上骨有一短鈍棘;頸部具明顯之強硬骨質突起。吻尖突而不呈管狀。前鼻孔後緣具鼻瓣。上下頜約等長,兩頜齒細尖。體被中大弱櫛鱗,頭部、胸部與鰭具小鱗,吻端無鱗。背鰭連續,硬棘XI-XII,軟條21-22,第IV棘特別延長;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體黃白色;體側具2條黑色橫帶,第一條黑橫帶自背鰭第V-VI硬棘向下延伸至腹鰭,第二條黑橫帶則約自背鰭第VIII-IX硬棘向下延伸至臀鰭後部;眼帶明顯,由背鰭起點前方斜下延伸至頤部及喉部;吻部背面灰黑色;兩眼間具黑色紋。背鰭軟條部及尾鰭淡黃至鮮黃色;胸鰭淡黃;臀鰭前緣白色至淡黃,具黑緣;胸鰭基部及腹鰭黑色。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niochus monoceros Cuvier, 1831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東非洲,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新南威爾斯。台灣各地岩礁及珊湖礁海域皆可見其蹤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niochus monoceros Cuvier, 1831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棲息於珊瑚叢生的潟湖及面海的珊瑚礁區。幼魚多半單獨活動,成魚則常成對或成群。主要以底棲小生物為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niochus monoceros Cuvier, 1831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可輕易存活於水族箱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Heniochus monoceros Cuvier, 1831 上次更新:201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