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描述

體細長而側扁,呈帶型,體長約為體高6-7倍。口裂寬大而傾斜,吻極短。眶間隔平坦。頜齒具1列錐狀犬齒;鋤骨及腭骨均無齒。前鰓蓋骨後下角及後緣具鋸齒。鰓裂大,鰓膜彼此分離,且與峽部分離。肛門位於胸鰭下方。體被較大型圓鱗,頰部具鱗;側線不完全,兩側前端側線不相連。背鰭及臀鰭基底長,不與尾鰭相連;背鰭具III弱棘,臀鰭具I弱棘;背鰭軟條數26,臀鰭軟條數18;尾鰭尖形。體及各鰭一致為淡紅色,背部色深,腹部較淡。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cepola taeniosoma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海,自日本至台灣。台灣主要分布於北部之海域。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cepola taeniosoma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棲地

深海底棲魚類,棲息深度超過150公尺以上。具有挖掘洞穴,藏身其中之特性。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cepola taeniosoma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

效益(利用)

一般以底拖網捕獲,數量不多,不具經濟價值。罕見之種。
創用CC條款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台灣(CC BY-NC 4.0 TW) 作者:臺灣魚類資料庫 資料提供:臺灣魚類資料庫 來源學名:Pseudocepola taeniosoma Kamohara, 1935 上次更新:2013-11-09